隨便找了個地方趕緊下了車。
------
這個小小插曲,很快就煙消雲散了,包一凡混了點吃喝,又回到了熟悉的校園生活,這周的主題是學習加訓練。
包一凡在訓練之餘仍然持續著自己每天500次以上的投籃練習,他堅信勤奮的練習才是成功的基石,恩,不過也要有科學的方法,不然練成馬里昂那勾肩翹臀的投籃姿勢,雖然命中率高也抵不住鄙視率更高不是?更何況標準的姿勢可以延長一個人的運動壽命,試想一下如果馬里昂到了科比現在這年紀,在速度、彈跳都下降的情況下,非正式出手的他,估計出場的效率會下降很多。
本來包一凡的投籃命中率比剛入學時,已經提高有了較為顯著的提升,但是隨著前一段時間體能訓練的加強,他的手腳協調程度又不夠了。說白點就是,投籃總是有點過,打鐵的水平蹭蹭往上竄。這時候就需要透過大量的投籃來固定動作。
前兩年包一凡在高中的時候,教練還是水平不錯,沒有讓他進行過多負重練習和超量訓練,畢竟那時候還是長身體的時候,需要科學均衡的訓練模式。如果操之過急,小則影響身高發育,導致發展空間受限;大則形成疲勞傷病,競技水平不進反退。
大學之後的段時間,包一凡身高發育基本摸到了優秀籃球運動員的後腳跟,可能還有強勢繼續攀升的趨頭,所以包子的訓練強度和對抗強度都較原來提高不少。如果說原來是啟蒙階段,那CBUA這段時光才是他的訓練階段,是他騰飛的跳板。
作為一名年輕隊員,快速融入球隊的最好辦法就是搶著幹髒活累活,盯防、搶板、搶斷、傳球,這都是費勁不討彩的活,核心球員當然也能做而且可以做得更好,但是作為一名隊員,體力是有限的,所以核心球員需要將更多的精力放在投籃得分上,這樣才能保證球隊的成績。
包一凡現在做的工作,第一步就是先能上場,管他是搶籃板還是擦地板。進攻再牛逼的球員,如果上不了場,那也是白給。這點包子已經做得不錯。
第二步就是慢慢讓隊友和教練相信,自己也是關鍵時候可以依靠倚重的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