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後果就是搞得諸子墨一時焦頭爛額。不過最終還是讓諸子墨周旋了過來。這也讓本來想一心發展經濟實力的諸子墨等人意識到現在根本就還不安全,武力必須一刻不放下。正是出於這方面的考慮,墨軍的幾隻軍隊被迅速的建立了下來。
首先就是管亥帶的大刀隊,初始招收兩千人,最後減員到一千二。其次是陸彪所帥的槍兵,初試招兵兩千人,最終剩餘一千五百人。再就是周弓所帶的弓箭隊,弓箭手一直是諸子墨所在意的一個兵種,但是由於天賦、訓練等方面的限制,現在的弓箭手只有千人的規模,而這之中還有三百人的玩家,也就是說真正墨軍訓練出的弓箭手只有七百人。最後一個兵種是騎兵。騎兵,相信不只是諸子墨重視。但是由於馬匹等方面的限制,現在墨軍的騎兵只達到了五百人的規模。諸子墨聯絡到馬販子才搞到了八百匹,再加上其他渠道得到的馬屁二百匹,最終諸子墨擁有馬屁量達到千匹。對這千匹馬進行篩選,最終挑出了大小均勻的,身體健壯的七百多匹,訓練出了五百騎兵。因為保證馬匹受傷後有替補,所以保留下了二百匹的做後背。
還有死神帶領的專門負責情報偵察的小隊,這小隊並不是整個軍隊的附屬,而是隊裡小隊。平時的時候主要就是刺探調查各種訊息,包括從論壇獲取訊息。這個小隊直接向諸子墨等重要的頭目負責,所以尋常人並沒有意識到它的存在。
其中刀兵隊和弓箭隊主要負責維護朱虛的安全,而騎兵和槍兵則主要負責維持臨朐地塊的安全。當初這樣分配,主要是因為管亥可以負責教習刀法,而陸彪負責教習槍法,這樣分下來方便訓練。諸子墨當然知道,以後的戰爭可是幾個兵種的混合,所以將他們放在一起磨合訓練很重要,所以下面的目標諸子墨就將整個軍隊進行整編磨合。
說到整編磨合,就不得不說臨朐乃至朱虛各勢力的整編。經過這麼多次戰爭,尤其是朱虛的戰鬥,教皇和流可等人終於意識到徹底的與墨軍合作才是發展的最佳途徑。諸子墨被任命為兩縣縣長,並收服了管寧使教皇和流可最終下定了決心。就在朱虛平定時間不長後,教皇和流可就先後向諸子墨提出了整編的問題,最終在三方的磋商下,最終臨朐的原來的三大聯盟,最終合併成了一個聯盟——百家盟。對於最終聯盟沿用百家盟這個名字,本來流可等人還是有些意見,但是考慮到這名字正好體現了聯合性,他們也只好作罷。
臨朐的三大勢力的聯合在臨朐和朱虛乃至周邊的縣都引起了很大的轟動。本來一些首鼠兩端的人,看到了這樣的情景,也都陸續的申請加入。而朱虛的各個村長也毫不例外。最終經過半年左右的時間,一個囊括了朱虛臨朐兩縣村莊勢力的大聯盟正式的建立了下來。這樣的事也在整個玩家群眾引起了不小的轟動……
第二章 戰亂與發展(下)
有了這樣多計程車兵軍隊,自然要消耗很多的糧草。不過這倒不是什麼大問題。首先現在諸子墨是兩縣之長,不禁有兩個縣的稅賦作支撐,還有剿匪立功等原因得到的獎賞。而且朱虛和領取在管寧的治理下,兩縣的生產力已經基本上恢復到了戰亂前的水平。再加上自己村鎮村民的糧食收入,基本上形成了一個較大的糧食供應體系,不禁完全了滿足了自己的需要,甚至還有不少的後備糧。
當然這些也與墨軍規模有關係。現在墨軍滿打滿算五千人,雖然也有幾千的民兵後備力量,但是現在那些民兵的消耗卻不算到墨軍的開銷中。這樣下來等同於諸子墨兩個縣只養了五千兵左右,這同一些擁有縣城的玩家來說,實在是比不上。有的擁有一個縣城的玩家就敢養下四五千。基本快到了諸子墨養兵規模的一倍。
其實也並不是諸子墨等人不想多訓練軍隊。諸子墨等人都明白不久後天下將大亂,而且混亂程度要遠比黃巾之亂。到時沒兵可能意味著沒有自保能力,甚至可能意味著被毀滅。有兵百萬,難處在於養兵。這些基本上所有的玩家都瞭解。徵兵一般都是青壯的NPC,這些都是種糧的壯勞力。全招了訓練成兵,一方面會減少糧食產量,另一方面有可能增加了糧食的消耗。
但是如果現在真的能訓練出一萬雄兵來,諸子墨當然願意養。就是糧食不夠,諸子墨也會運用各種手段弄來糧食養著。關鍵現在的問題是,養兵多少的限制因素可不只有糧食消耗這一條這麼簡單。
像諸子墨一方,真的能帶兵練兵的人只有兩個,一個是陸彪,另一個是管亥。這也正是諸子墨分別分給他們兩千人讓他們各自訓練的原因。而弓兵這邊,要說訓練,只有周弓還可以。經過這麼長時間的訓練,周弓的箭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