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55部分

流暢。但是他們和其他人的配合就沒有互相配合的那麼完美了。而他們兩個同時站在球場上的作用也遠比兩個默契程度一般的一流內線效果要好,這完全就是詮釋了1+1>2這一個事實。

而現在他們站在內線開始有所企圖了,剛剛袁平下達的戰術意圖便是加大內線的攻擊力度,如果那個九號讓他們感覺到了壓力就傳給弋君來完成進攻。

這個戰術是上海南洋模範的核心戰術,也是袁平深刻的研究了菲爾傑克遜的三角進攻所改造的一個適合於高中生難度不那麼高的三角進攻。

禪師的三角進攻是用一個有背打能力的球員做軸,兩個具有攻擊性的外線和軸心球員形成三角形的站位,這樣如果不包夾內線就可以單打,包夾外線就會有機會,而且弱側還有空切的機會。但是這個戰術要求軸心球員的意識相當的好。

可惜袁平手上沒有那樣超一流的內線球員,倒是北區的隊伍比南區的隊伍更好組建一支成熟的三角進攻球隊,現在北區的鋒衛線上同樣是人才濟濟,而他們的內線更是一直霸佔著巨大的優勢——去年的全國第一中鋒身高高達兩米零八,和他一比南區的這些兩米都有點勉強的內線就已經算不上是內線球員了。

沒有出色的內線自然要辦法另想,那麼核心球員就是弋君,依靠兩個大個球員的出色默契以為基礎,沒有一個球員能單方單阻止弋君的進攻,如果補防,那麼內線穆家兄弟二打一則是渾然天成,想不進都不行。

經過了這樣的改動袁平的三角進攻優勢頓顯——戰術永遠是死的,只有因人而已的存在。

當吳極一腳跨出去要幫助楚辰希阻止突破的弋君時就註定這個球已經落入了上海南洋模範中學的控制,弋君側拉讓自己和防守自己的兩人位置遠離裡面的穆海。

而下一秒鐘穆江反跑把內線剩下的一個魏寧騙了出去,站在禁區外原本應該是吳極防守的穆海幾乎心有靈犀一樣與穆江一同起步,只是目標是內線而已。

弋君見時機已到,直接高吊進去,穆海探手接過籃球,順步高高躍起暴扣得分。

13:10。

差距還僅僅在微耗之間,還沒有到南川七中的球員警覺的時候。更何況之前也不是沒有打內線,至此便似乎沒有人在意了。而方元書微微皺起了眉頭,作為一個從專業籃球學院畢業教練,籃球界鼎鼎有名的三角進攻他不可能不眼熟,雖然這是變形了的三角進攻。但卻始終脫離不了那個模子,從剛剛穆海莫名的拉出來站位他就已經覺得奇怪了——一箇中鋒不與之前一樣和大前鋒分別落位油漆區左右,突然一下跑出來拉到側面算是什麼意思。

但是方元書卻一眼看出了經過袁平改造過後的這個戰術的弱點,他的改變固然讓這個三角進攻變得更適合上海南洋模範中學了,他卻完全的忽視了這個三角進攻最原始的意圖不是為了那些天賦異稟的球員而做的,恰恰相反的是,禪師的三角進攻是為了起到一個以點帶面的作用,讓那些普通球員能夠更加輕易的發揮出他們的進攻力。

三角進攻原本的軸在高位,在中間,而袁平為了加強弋君個人的威脅性把這個中心軸調到了側面,那麼問題在哪呢——

軸在中心自然可以覆蓋整個球場,相當於他有五條線路可以選擇——傳其他四人,或者自己進攻。

而軸在側面呢?

很明顯,防守球員少的弱側則完全被孤立了出去,整個球隊不是一個叫做“5”的整體,而被拆開成了“3+2”,他把三角進攻真的就打成了三個人的進攻。

實際上呢,三角進攻中,以中心球員為軸,其他任意兩點都能以最快的速度進行傳切配合,因此它才被稱三角進攻而不是三人進攻。雖然當年把這個三角進攻演繹的淋漓盡致的公牛隊的確是以喬丹皮蓬羅德曼這個黃金三角為核心而存在。

第三〇三節 厚積薄發之開端(三)

方元書還在仔細的研究對方的戰術,球場上弋君和穆家兄弟的三人配合如火純清已經連續多輪拿下分數把分差拉開到了7分,19:12。方元書沉思了片刻便喊下了比賽的第一個暫停,這是一場真正關鍵的比賽,而不是以前那些無關大局用來練兵的小場面。

他不敢花費太多的時間,如果比分落後的太多,他沒有把握在這樣的對手面前放手搶分。

“我們稍微轉變一下防守重心,吳極你始終站在籃下不要移動,不管對方的兩個內線怎麼樣調整位置,你一定不要動。”方元書非常鄭重的對吳極說道,少有見到方元書如此的吳極也同樣正色點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