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少來往,秦王若是早知道舅舅家,早在我父母被你們救走後就應該找到舅舅一家,可舅舅一家是在我父母到洛陽後才被抓的,所以我覺得也許要抓我舅舅一家的是錢博遠;而熊大他們既然是秦王派去看管舅舅他們的,自然知道舅舅他們對秦王的重要性,又怎麼會突然對錶姐做出那樣的事情,難道就不怕舅舅一家一氣之下不為秦王所用嗎?所以我懷疑是不是有人從中對熊大他們說了什麼話才讓他們做出那樣的事來。我想請您幫我查查當初的事情,希望我並沒有多想。”
阿強聽了何家果的話一臉嚴峻,當即應允,“你放心,我自會仔細查明。”
說完正事已經戌時末,阿強見其他房間燈均逐步熄滅,付氏中間又催了何家果幾次,又見何家果面露倦色,問了他們確切的回杭州時間,阿強這才離開。
第二天何家果便去了皇宮陪伴林玉如,日子很快便到了二月初二,宋子銘祭天的日子。
祭天的這天,遼王、享王、寧王均參加,自從皇后出世後,嬌奴也憑空消失,宋世朝花費了很大力氣都不曾找到嬌奴,阿強一直監視遼王,發現了一個天大的秘密,遼王妃他之前是見過的,氣質高貴優雅,可這次卻發現遼王妃與之前十分不同,先不說氣質不對,單就那走路姿勢便是十分不似,有種說不出的嫵媚,走路腰身扭動的厲害,有股子風塵味。以前總聽說遼王不喜遼王妃,喜歡幾個妾侍,可他這些日子看下來卻不是這麼回事,妾侍都跟著回京奔喪,而遼王好像從沒有去過其他妾侍房裡,縱然現在在守孝,若是真喜歡哪個妾侍,總要去房裡坐坐的。阿強當即將自己的疑惑告訴了宋世朝,宋世朝腦海裡便想到當初秦王逼宮那天遼王掩飾嬌奴的那一刻,當即懷疑遼王妃已經遇難,如今的遼王妃很有可能是嬌奴所化。
讓阿里和阿強仔細盯著,並從遼王身邊的侍女著手,很快發現當初遼王妃陪嫁的幾個丫鬟都不知所蹤,而遼王府的人也發現遼王妃一年多前性情大變,行為舉止更是與之前完全兩樣,讓宋世朝更加肯定嬌奴就是如今的遼王妃,當即讓人送了匿名信給遼王妃母家徐家,徐家雖然不是開國功臣也不是皇親國戚,可在朝中也有一定的勢力,遼王妃的母親徐大人便是先皇的伴讀,後先皇登基後做了正三品的大學士,膝下門生眾多。
得到匿名信,且不說徐大人及徐夫人對近一年來女兒逢年過節只讓人送些東西,不曾親自上門便已經有了疑心,如今這封信裡將遼王府的變化、遼王妃的行為舉止羅列了幾項,其中就有當初的陪嫁失蹤,傳送到莊子的陪房說的一些話均附錄在後,證據十足。
徐大人心裡十分清楚送信之人目的不純,可事關女兒生死,他怎麼能無動於衷?當即派人查證,結果讓他十分痛心,女兒真的已經不在了,竟然連屍首都找不到,不知道那人面獸心的東西將女兒的屍首如何處置了,他怎麼可以讓那對姦夫yin婦逍遙法外?
徐大人是遼王的岳父自然知道遼王的野心,遼王以為自己做的天衣無縫,仍舊如以前一樣和岳父商量事情,所以徐大人知道遼王準備在祭天這天演一齣戲,讓世人覺得太子繼位老天不容。
此刻太子便在祭天,徐大人心裡冷笑,等著看好戲。
宋子銘上了祭天台,此時圍觀的百姓較多,大家都想一睹天子容顏,就在太子點著香火的時候,遠處黑壓壓一片,就聽見人群中有人說道,“不會是大山著火了吧?”
“可不是,真的是山上燒起來了。”
“真是奇了怪了,前天下的大雨,昨兒也是陰沉沉的天,雖說今兒是好天氣,可山上的數目應該還是比較潮溼的,怎麼會著火呢?”
“是啊,這火勢還不小,而且不像是人為點火,難道是天意?”
“可不是,太子剛剛點火,那邊就突然一下子著火,不是天意還能是什麼?”
“噓。。。這話可不能亂說,也許就是個意外,不能證實的事情怎麼好亂說。”
聲音雖然小,可站在祭天台上的宋子銘卻是聽的清清楚楚,只出現的這樣的事情終究不好順利的祭天,當即吩咐人立即檢視情況,並著手救火,並登記受災情況,若是禍及百姓一定要將百姓安頓好。
臺下圍觀的百姓見宋子銘為民著想自是十分歡喜,高呼‘皇上體恤黎民百姓是百姓之福’之類的,讓遼王安排在下面的人面色十分難堪,想反駁說這些話的人,卻看到站在祭天台中間的遼王輕輕搖了搖頭,這才作罷。
林丞相見太子已經派人去救火,而下面的百姓也已經停止起鬨,便開口道,“殿下,天下意外事情太多,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