誰看不出來啊”
“不管是真的,都跟郡主無關,還請郡主快些到前面去吧,別在這湖邊坐著了。”
“我愛在這裡就在這裡,你憑什麼管我?”傲菡斜了他一眼,語氣非 常(炫…書…網)的不滿。
蘇長錦搖了搖頭,索性也學言瑾兒,不再跟她磨牙,自離開了。
“蘇長錦……”只剩下站在那裡跺腳的傲菡郡主一個人,她在那裡站了半日,覺得無趣,便氣哼哼的也走了。
第九十四章冬至到了
轉眼到了冬至,已將近新年,天氣也越來越冷了,街上基本上就沒有什麼人,花市裡還好些,在官府前不久才搭建起來的簡易大棚裡,有不少的花農裹著厚厚的棉衣在那裡擺攤,賣的多是茶花、臘梅、四季海棠之類冬天裡開的盛的花兒。
花茶屋裡早已換上了厚厚的棉布簾子,裡面的炭火燒的旺旺的,倒是有不少客人在那裡喝茶吃點心,可是這客流量比起之前可是差了許多,沒有人會在這麼冷的天特意跑到這裡來喝茶,這些客人大都是來花市上買花順便過來取取暖的。
但是此刻言家人卻顧不上這些了,因為今日是冬至,封家媳婦帶著紫溪、紫竹、紫藤幾個丫頭都擠在廚房裡忙著做冬至的吃食,蘇氏帶了言瑾兒在邊上瞧著,看著封家媳婦利落的和好面開始擀餃子皮,笑道:“咱們家裡人多,又來 自'炫*書*網'不同的地方,不如多做幾樣吃食,把各自家鄉的特色吃食也做出來我們嚐嚐。”
幾個小丫頭都笑說好,她們有的是被賣到這裡來的,原先在家鄉時,冬至可不一定都是隻吃餃子呢。
這麼一來大家都比剛才更積極了起來,先都幫著把餃子包好,然後各自拉了幫忙的,做些小吃食。
結果中午吃飯的時候才發現,除了餃子,還有什麼餛飩麵、紅豆糯米飯、還有冬至團,這幾樣吃食怕是把西苑國冬至這日該吃的都做齊了,言瑾兒嘴饞,沒等言睿來便偷吃了一個冬至團,咬開發現這裡面大有乾坤,問了紫藤才知道是用糯米粉、糖、豇豆、蘿蔔絲還有肉等等好幾樣做成的餡。
這日言睿私塾裡放假,有蘇氏親自喊他去吃飯,原本以為不過是餃子再另外加幾樣菜罷了,結果到桌前一看,愣了愣隨即笑道:“今兒這吃食可是齊全。”說著又問這個可是餛飩麵、那個可是冬至團,小丫鬟們一一答了,都笑著站在旁邊。
言睿和蘇氏都是在村子裡住慣了的,平日裡也就算了,畢竟主僕有別,但是每逢大的節日,比如過年、中秋之類的,這一大家子不管是主是僕,都要做到一起用飯。
因此等言睿、蘇氏和言瑾兒坐下後,封大郎夫婦帶著小寶,還有小荷等幾個丫頭都也坐了下來,蘇氏剛吃了一個餃子,忙放下筷子,“可給大荷、青草她們幾個送去了?”
“娘放心吧,剛做出來就趁熱送去了。”言瑾兒笑著拉她娘坐下,囑咐小荷和紫溪兩個快些吃,吃完了好去替換紫焰和紫羅回來。
“瑾兒可知道這冬至為何要吃餃子?”言睿一邊夾起一個餃子,一邊笑眯眯的看著自家姑娘。
言瑾兒想了想,她好像看過哪本書上有講的,不止是餃子,像這幾種吃食都是有來歷,因此略微一想,便記起來了,“我在書上看到過,是為了紀念醫聖張仲景冬至舍藥,他曾任太守時就到處訪病施藥,後來辭官回鄉,其返鄉之時,正是冬季,他看到白河兩岸鄉親面黃肌瘦,飢寒交迫,不少人的耳朵都凍爛了,便讓其弟子在南陽東關搭起醫棚,支起大鍋,在冬至那天舍“嬌耳”醫治凍瘡,他把羊肉和一些驅寒藥材放在鍋裡熬煮,然後將羊肉、藥物撈出來切碎,用麵包成耳朵樣的“嬌耳”,煮熟後,分給來求藥的人每人兩隻“嬌耳”,一大碗肉湯。人們吃了“嬌耳”,喝了“祛寒湯”,渾身暖和,兩耳發熱,凍傷的耳朵都治好了,後來人們學著“嬌耳”的樣子,包成食物,就是咱們現在吃的餃子了。”
她這一說還帶著講了個故事,丫鬟們也能聽得懂,都邊吃邊津津有味的聽著。
言睿又指了指自己面前的混沌面,“這個呢?”
“這個啊,我記得是說以前一個什麼朝代,北方邊境經常有別的部族騷擾,百姓不得安寧,當時那個部族中有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十分兇殘,百姓對其恨之入骨,於是用肉餡包成角兒,取“渾”與“屯”之音,呼作“餛飩”,恨以食之,並求平息戰亂,能過上太平日子,因最初製成餛飩是在冬至這一天,所以在冬至這天家家戶戶都吃餛飩。”言瑾兒記得是漢朝時,這渾氏和屯氏兩個首領是匈奴族人,可是自己來到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