逸和賈環的第一次見面啦~~
還有,陰謀苦手,所以西山大火將成為景德朝的第二大謎案……
還有,孤單寂寞冷啊…………(在牆角面壁畫圈ing)
73第 73 章
第七十三章何以慰君心(上)
林海和徒行之本是騎馬來的;因著要安頓好趙姨娘和賈環;如此深更半夜的也不好送到城裡,便只有先讓華棠院那裡派出一輛車來接人;再跟著一起回華棠院;待到天明送回城裡去。這一番折騰用了些時辰,正在回去的路上,錦衣府的王統領親自找了來,見了林海和徒行之,他翻身下馬,先向平王跪拜行禮之後;又對林海道:“林大人;請速去行宮。”
林海見是王金利親自來找他;知道必是徒景之那裡有要緊事,便讓徒行之帶著趙姨娘等自回華棠院,他和王統領轉往行宮。
自從景德三十七年的深秋,景德帝司徒偃來到西山行宮起居,終其一生,他再沒踏入過大內禁宮半步。
皇帝到了行宮,整個朝廷自然也要跟著過去,原本景德帝夏秋之時都會在西山行宮居住,朝中行事早就習慣了半年大內禁宮半年西山行宮,如此在朝政上,也不過是都搬到西山而已。
從秋狩回京之後,除了內閣重臣,就只有蘭臺寺大夫能夠隨時面聖。大夏內閣本無定員,少則三兩人,多則六七人,在皇權日盛之時也不過是高階秘書而已。目下內閣,自首輔齊大學士以下,共有五位大人,平日裡看著似乎有一個太子黨一個秦王黨,不過廢太子之後,這兩個人都迅速表示了對陛下的忠心,滿朝方知五位大人都是陛下的純臣。而蘭臺寺本就有風聞糾察之責,在此非常時期,皇帝要用到蘭臺寺的地方自然很多,林海在御前守候,也不算出奇。
林海手下的御史們都是科舉清流出身,本就看不慣太子和秦王對那些世家的親近,此番太子倒臺,便有不少出頭揭發太子門下的不法之事的。更有些人心思活絡,知道林海既然是平王的人仍然能當上蘭臺寺大夫,必然是景德帝那裡對平王有所重視的緣故,便在太子之外,更要去尋秦王門下的齷齪之事。林海對於手下的這些舉動並不阻攔,徒景之那裡時時都需要他在身邊,對御史們要找司徒遙或者司徒迪的麻煩,即使有些欲加之罪,只要不是往誅九族的事情上扯,他也不去處置。只有一日,對著個要徹底打壓義忠親王但又自覺分量不夠,找上門來想讓他連署的御史疾言厲色了一番,讓蘭臺寺眾人往義忠親王身上潑髒水的行徑稍稍收斂了些。
而更從這一夜西山大火之後,轉過天來,內閣諸人面聖時,見到蘭臺寺大夫和平王都在御前,秦王司徒迪也老老實實地跪在那裡。景德帝道劉貴妃突發疾病在宮中去世,雖然劉貴妃有些不妥的往事,但仍命禮部諡個嘉號。秦王為報母喪才不得以從王府出來,深夜出城到西山面聖,念在其出於一片孝心,景德帝並沒有怪罪他明明沒有奉詔卻出府的行為,只讓秦王以後不可再犯就是。
待景德帝命人帶走秦王,又對眾人道,冬至將至,理應祭祀上天,但他最近身體不佳,太醫囑託不可輕動,便要平王代祭。平王一如以往得了嘉禾培育之類的差事一般,鄭重接旨,而內閣諸人卻實在震驚。
齊大學士乃是景德帝的心腹重臣,又是內閣首輔大學士,他是知道錦衣府的調查結果的,這日之前也曾給景德帝上書,表示義忠親王的摺子即使全是真話,如今也不好操作,即使陛下要懲治,也需另尋名目,不然大夏最重孝悌之道,要真是四皇子之母害死了七皇子之母,讓秦王與七皇子往後在朝中該如何自處?上書之後,摺子留中不發,他往高有道那裡打聽的結果是上邊只有“知道了”三字,實在不知景德帝的心意。
這時他見景德帝的意思分明是不再去追究王嬪之死了,而秦王經此一事,只怕也沒什麼遠大前程可言,能不能保住如今的王位都是兩說。景德帝自從繼位,雖則年紀小,可一應祭祀事務從不假手他人,今年的祭天儀式竟然讓平王代祭,這其中的意味實在太過明顯,讓齊大學士和內閣的幾個人不顧御前,竟都往平王那裡看了好幾眼。
景德帝也不去管他們的失儀,待平王退出後,與內閣又商議了幾件朝政方才讓他們散去。只是林海隨著眾人退出後,與各位大臣寒暄了幾句,看著他們四散回值房處理事務後,轉個身又回到御前。而內閣諸人出了景德帝處理政務的行宮治平殿,各自身邊都多了幾個隨從,從這日起,他們白日裡還是如往常一般處理事務,夜間卻都被送往景德帝賜予他們的行宮中的院落休息,一絲內外訊息也不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