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然看笑話的多,倒不是霍家的仇家多,而是這些年霍家的風頭太盛,四個世襲罔替的大族,只有霍家一族不止人丁興旺,權勢更旺。要是霍家認下來吃了這個悶虧,那以後京城貴婦們就有笑話說。那個鎮遠侯府,還出了個狀元公,結果人家拿養女頂嫡女代嫁,霍家都能吃下這個悶虧,還照樣認親家。以後看到她們家的女人出門,只管損就好了,他們家的人都能忍。
“此事大伯己有定論,等岳氏生產完畢,就把她和嫁妝一起還回岳家。”思宸說著,這話是霍宜之當著霍家女眷們的面說的,雖然當時思宸不在場,但這樣的吩咐早有管事媳婦過來傳話。也是想借霍家女眷的口把霍家的決定傳出去,省得議論紛紛,當然這樣的結果還是得讓人議論,霍家總算有句話了。
三太太和許氏都顯得愣了一下,其實這件事不管霍家怎麼處置都擋不住議論,岳氏畢竟進門一年半,己經生下兒子了,現在肚子裡又懷著一個。許氏和三太太都曾聽不少太太們議論過,霍家可能會襯著岳氏生產的時候,直接動手,到時候人都死了,總不好再鞭屍。
思宸笑著道:“大伯行事寬厚,斷不會如此。”
岳家和魯家都如此暗示過,不過霍宜之和湖陽郡主的意見都是,閨女是你們岳家,我們要不起就退回去,你們要打要殺是你們的事。這也是湖陽郡主的謹慎,現在己經鬧的滿城風雨,然後岳氏就這麼無緣無故的死在霍家,霍家更說不清了。
就像岳家提休了岳氏卻被湖陽郡主罵回去一樣,一切都按法律來。你們騙婚我們就告,還人還嫁妝,至於衙門判岳家給霍家多少經濟補償,那再另外算。字據手續一一辦好,省得日後口舌。
不然霍家落個虐死正妻的名頭,罪名還是霍家人來扛。正妻不是買進門的妾室,要打要殺都隨婆家的便。丈夫毆妻,傷害到一定程度,妻子到衙門去告,衙門可以直接判和離。人家活蹦亂跳的女兒八抬大轎進門,然後不明不白的死在婆家,孃家人除非死絕,不然就等著打官司吧。
三太太點點頭道:“是這個話,娶妻不是納妾,是得小心些。”尤其是霍家,多少人看著眼紅眼熱,其實岳家騙婚的事要是發生在其他人家身上,也不會鬧那麼大,太多人希望看到霍家的笑話,要是霍家做錯事就更好了,現成的把柄抓手裡了。
“那孩子……”許氏不由的問了出來,按道理說奸/生子也可以跟隨母親,只是在這個父權社會里,通/奸生下的孩子要是跟隨母親那就是標準的野種,而且岳氏一個女人也不可能獨立撫養兩個孩子。至於岳家,沒直接讓嶽老爺取消對岳氏的收養關係就是大恩,更不會去管兩個私生子的死活。
思宸搖搖頭,道:“大伯的意思等岳氏肚裡這個生下來之後一起安排。”如何安排就真的不知道了,就連霍景之都沒透露過,對岳氏的處置也許不用商議都能有統一意見,但如何處置孩子,方案實在太多,還有宗族問題,最後決定人應該是霍宜之。
其實仔細算算,霍家並不缺兒子,霍景之這一輩的,五個成年兒子,三個嫡出。然後大房四個兒子,二房四個兒子,就是三房,除了四爺外還有一個庶子。再往下面算,大奶奶房裡己經有三個兒子,二奶奶也生了兩個兒子,就像楊氏生了個女兒,除了方姨娘有點失望外,霍家其他人反應都不大,因為霍家是真不缺兒子了。
“唉,岳氏糊塗。”三太太嘆息,不但毀了自己也毀了自己兒子,停一下因為屋裡無外人也就直接道:“嶽老爺真是混帳。”岳氏一個在鄉間長到十歲的女孩不懂妄冒是什麼罪,嶽老爺一個兩榜進士難道連法律條文都不懂嗎!看著是寵,其實是害啊。
159。岳氏(下)
在全京城八卦人士的翹首期盼中,嶽老爺終於上京了,然後眾人發現,嶽老爺不止自己一家人,而是帶著岳家舅爺來的。這也是為什麼嶽老爺多花了一倍的時間在路上,本來還有人猜嶽老爺是無臉回京城,所以在路上拖延,沒想到真相是嶽太太孃家人己經找來了,直接把嶽老爺堵在半路上,己經纏了一路。
嶽太太孃家並不是京城人士,父親庶吉士出身,入朝為官官至侍郎,一家人也跟著來了京城,後來告老回鄉。再後來家中並無子弟出仕,也就開始逐漸末落。雖然說瘦死的駱駝比馬大,但過慣了京中的奢爹生活,指著田地收租過日子,一兩幾錢銀子都要看在眼裡,跟京中實在沒法比。
嶽舅爺是嶽太太的嫡親兄長,跟著父親告老之後就沒回過京城,至於他們家如何得到的訊息,這倒不奇(提供下載…3uww)怪,曾經官至侍郎門下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