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還真是覺得受罪,便沒留她們多少時候就打發了出去。
人一走,德宛馬上軟了下來,讓宮女們把自己身上的累贅都卸下來,又端了水來擦了一把才總算清爽了許多。
沒多久,雍正就準了誠親王請將諸皇子中胤字改為允字的上疏,同時又把十四阿哥名字改成了允禵,一償多年夙願。又於十二月封了允禩為廉親王、允祥為怡親王、允禵為恂親王、允祹為履郡王、已廢太子允礽之子弘皙為理郡王,以隆科多為吏部尚書。
十一阿哥還是趕了回來,對著康熙的梓宮哭得那叫一個肝腸寸斷,德宛在這時才第一次見識了十一阿哥對康熙居然還是有這麼一點兒孝心的。
而宜妃也因為稱病乘軟轎見皇帝而受到了訓斥。德宛聽說以後只是冷笑一聲,她以為現在還是以前嗎?她是太妃了,宮裡已經變了,她再這樣下去,倒黴的恐怕不只是她,連她的兒子都落不著好處。
德宛也不管其他,只管在慈寧宮裡抱著孫子曾孫子享福,兒媳婦每天來給自己請安時說上幾句話,每天看著原先的“姐妹”們對著自己低眉順目,心情很是舒暢。
一晃眼就到了雍正元年,後宮的冊封正是在二月十四日。德宛雖然也知道前朝有些風起雲湧之態,不過她相信雍正在當年那樣艱難的情況下都能做到那等地步,如今就更不成問題了。也就一心只關心後宮了。
原雍親王福晉烏拉那拉氏封了皇后,側福晉伊爾根覺羅氏和年氏都封了貴妃,李氏封了齊妃,格格烏雅氏封了順嬪,耿氏封了裕嬪,鈕祜祿氏封了熹嬪,武氏封寧嬪,宋氏懋嬪,剩下的那些侍妾裡瑚圖氏、喜塔喇氏、郭氏、張氏等俱封貴人。
又封了大阿哥弘暉為榮郡王,四阿哥弘昶、五阿哥弘時、六阿哥弘煦為貝勒,又追封齊妃所出皇二女為和碩懷恪公主。
過了段時間又傳出了些流言出來。
一則是先皇本不欲立雍正為帝,其屬意之人本為十一阿哥。兩封繼位和封后的遺詔都是被雍正改了的。這話雖然可信性不強,大家也不敢多說,可居然還是傳了開來。
另一則是關於年家的,什麼年氏受寵,年羹堯又為皇帝所倚重,若是年氏這胎生下皇子,只怕未來的嗣皇帝就說不準是誰了。
這兩則流言都挺無稽的,甚至有些好笑,可德宛卻一點兒也笑不出來。直接叫了皇帝過來。
“皇帝,最近宮裡的流言你聽說了沒有?”
“什麼流言?朕並未聽說。”雍正臉上似乎就寫了“我沒說謊”四個大字。
“許是皇帝這些日子太過勤政,未必注意得到這些,還是回去好好查一查才是,畢竟咱們皇家事務被人這樣胡來傳來傳去,實在不像話得很。”“不過,哀家看著,先帝所剩的妃嬪中,履郡王之母定嬪侍候先帝多年,很是個謹慎的,在嬪位這麼多年,也該晉封了。十六和十七阿哥的額娘密嬪和勤嬪,也都是宮裡的老人了,況且還生了那樣好的兩個孩子,也升一升吧。還有你那幾個年幼的小弟弟,也要好好教導了,以後也許還能有些本事,能幫襯幫襯你們,他們的額娘你看著辦吧。”對這些安分的弟弟們施施恩,也能再得幾個助力。
“是,兒子也有事兒要跟皇額娘商量呢。先帝之前就說過,要太妃們隨了各自的兒子住,兒子這不就來請皇額孃的示下了嗎?”
“既是先帝的意思,你照辦就是了。其他的還好說,就是惠妃,直郡王已經被圈了,總不能叫惠妃跟了兒子去受苦。正好廉親王也是惠妃養大了,良妃又早早去了,不若讓惠妃去廉親王府上好了。”
“是,兒子也正有此意。”
兩人不過說了些話,忙得團團轉的雍正就馬上又處理朝政去了。德宛並不相信這個習慣於把一切握在掌心裡的人能真的什麼都不知道,不過看他的樣子,大約是有他的自己的考量的吧。
不過,十一阿哥,年氏,只怕會沒有什麼好果子吃了吧。也不知道這是那些八爺黨一起做的還是隻十一阿哥那一派做下的好事兒。待會兒得叫老六來問問。
雍正做事果然有效率,尤其是這種施恩於下的事情。冊封后宮沒幾日,雍正就晉密嬪為皇考密妃、勤嬪為皇考勤妃、定嬪為皇考定妃、通貴人因其女婿策凌有功晉通嬪,還有幾個生了二十至二十四皇子的幾個庶妃都被尊為了皇考貴人。兒子已經分了府的可以跟著兒子出宮一起居住。
當然,雍正要施恩的話自然不會只有這麼一點兒,公主皇子們也都是為大清做了貢獻的,也要晉封。於是幾個還尚在的姐妹們,無論是否同母所出,都晉了固倫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