途中……
親兵快馬加鞭將這個訊息送到他手中時,他唇際浮上了饒有興味的微笑……身邊曹純典韋遠遠看到他這抹笑意都覺得背脊冰涼,如身處寒冬。
曹操手掌握緊,將那份辭表揉入拳中,唇如利刃般緊抿,對身側二人下令,一字一字,語出生寒:“曹純聽令,速回汜水關,令妙才提兵南下,圍滎陽,城破即屠。送信至徐州,若要孤收兵,親自帶兵三萬攻伐壽春。”
……
“唯今之計,只有棄子。”
面對曹操的後招,賈詡垂眼,指著地圖,對蕭若道:“滎陽此地四面都是曹操地盤,況且戰亂積弱已久,實無大用,主公不如趁此機會棄了,東攻孔融,收青州,再以滎陽之亡遊說袁紹不可再信與曹操之盟,令他牽制曹操,我等可趁機累積實力,徐徐向西……先驅呂布入兗州,主公再打著替曹操收復兗州之名揮兵往西,到時文良領兵一萬從青泥隘口,文遠領兵一萬朝函谷關,關中可入囊中。”
“棄子……”蕭若聽完他的話,重複了一遍這兩個字,抬頭看向賈詡,定定地問:“任由曹操屠滎陽?”
賈詡悄然掩去了心裡的不忍,緩緩點頭——
“壯士斷腕雖痛徹心扉,然自古不謀萬世者,不足謀一時。不謀全域性者,不足謀一城,主公不宜抓住邊角之地,前後顧忌,掣肘於敵……”
曹操真屠了盟友的城,對他剛剛迎接獻帝而換來的名聲是一大傷害,至少有先例在前,同為他盟友的袁紹定會心生間隙。
故棄滎陽未必盡是壞事。
“文和……”在他沉吟之時,一直沉默的蕭若忽然開口了,目光沉靜,語氣也淡淡的:“你還記得當初你遊說我參與爭霸的時候用的是什麼理由嗎?”
賈詡一頓,回憶片刻,緩緩答道:“士卒跟著主公,只為了在亂世裡拼個前程。主公要擔負的不僅僅是我等謀士,大將,還有這些士卒之願,郿城近六萬人,滎陽近五萬人,生死前程都系在主公的勝敗之間,倘若中途抽身而退,你或可保全,跟著你的人卻只有死路一條。所以必要爭,必要勝。”
蕭若微微笑了:“你是這麼說的……”停了片刻,又道:“一開始你說為了保護他們所以要贏,現在你說為了贏所以要捨棄他們。”
賈詡面色不改:“因為現在主公擔了更多人的生死。”
蕭若沉默了片刻,立起身來:“你的計謀很好,就這麼做。”
賈詡才鬆了口氣,又聽蕭若道:“讓徐榮帶曹操的家眷回彭城來,就照著你的計謀來,文和你和他曾是故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