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6部分

門為西花園,有湖泊四處,湖邊散落有討源書屋、觀德處、承露軒等建築,為幼年皇子居住之所。

暢春園以園林景觀為主,建築樸素,多為小式捲棚瓦頂建築,不施彩繪。園牆為虎皮石砌築,堆山則為土阜平岡,不用珍貴湖石。園內有大量明代遺留的古樹、古藤,又種植了臘梅、丁香、玉蘭、牡丹、桃、杏、葡萄等花木,林間散佈麋鹿、白鶴、孔雀、竹雞,景色清幽。暢春園這種追求自然樸素的造園風格影響了在其之後落成的避暑山莊和圓明園(乾隆擴建之前)等皇家宮苑。

自暢春園落成之後,康熙帝每年約有一半的時間在園內居住,並於康熙六十一年(1722年)去世於園內清溪書屋。此後雍正、乾隆等皇帝居住於圓明園,暢春園凝春堂一帶改為皇太后居所,其中崇慶皇太后(孝聖憲皇后,乾隆帝生母)在園內居住了四十二年。 隨著清朝國勢轉衰,逐漸放棄了對園內建築的增建和修補,至道光年間,暢春園已趨破敗,迫使道光帝將恭慈皇太后(孝和睿皇后)接往圓明園綺春園居住。咸豐十年(1860年),英法聯軍攻入北京焚燒圓明園時將其一併燒燬。此後暢春園廢址失於保護,園內殘存建築在同治年間被拆用於圓明園復建工程。光緒二十六年(1900年)八國聯軍佔領北京時,暢春園再次遭到附近居民及八旗駐軍的洗劫,園內樹木山石均被私分殆盡。至民國時期,暢春園遺址已成荒野,僅有恩佑寺及恩慕寺兩座琉璃山門殘存。 暢春園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門。

目前暢春園遺址範圍內分佈有北大資源中學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區,以及北京大學暢春園新宿舍區。北京修建北四環路時曾發現了園門地基遺址。恩佑寺及恩慕寺山門於1981年被列為北京市海淀區文物保護單位。

暢春園是清聖祖康熙皇帝在北京西北郊建造的第一座“避喧聽政”的皇家園林。它的前身是修建於明代萬曆年間的清華園(跟今天清華大學校內的清華園不同)。風雨百年,如今除了殘餘恩佑寺和恩慕寺兩座山門外,暢春園昔日盛況早已杳然無蹤。其舊址大致在今北大西牆外,蔚秀園和承澤園以南,西至萬泉河路西側,南至雙橋東路一線。在其舊址的西北部建有北京大學二附中校舍和北大教工宿舍住宅區。 在與北京大學校園有關的幾座古園林中,暢春園是最晚與北大聯絡在一起的,但是以它的歷史和地位而言,卻傲視群園。談歷史,追溯源流,暢春園的前身清華園最晚建於明萬曆十年(1582),比勺園還要早;論地位,暢春園是康熙皇帝為自己在京西修建的第一座大型“御園”,而其它幾座都是皇親的“賜園”,等級規格明顯低好多;說影響,暢春園在當時和後來的影響也是其它幾座園林所無法比及的。康熙修成暢春園以後,此後的雍正和乾隆便以此為基礎營建圓明園和清漪園(即後來的頤和園)。至乾隆十五年(1750)清漪園建成,便形成了香山、玉泉山、萬壽山和暢春園、靜明園、靜宜園、圓明園、清漪園等龐大的“三山五園”皇家園林區。從而成為中國歷史上空前的,舉世無雙的龐大宮廷園林。

第四十六章 永璂,永琪

在熱鬧的人群中,泉甄在眾人或好奇、或驚詫、或嫉妒、或羨慕、或無視、或驚豔的目光中,鎮定自若的順著乾隆的邀請,走到了帝王的桌旁,在乾隆特意吩咐所加的座位上。【 '

本來按例,她是坐在後宮諸妃所坐的那一桌席位上,主桌位上,只有太后、乾隆、皇后和令貴妃等寥寥幾人坐著,其他的王公大臣、內命婦、宮中諸妃、格格阿哥、外姓國戚都各自有相屬的桌位,可是,本來就已經夠耀眼的泉甄,在此時,眾目睽睽之下,居然被乾隆喚到主桌席位上去了,而且一貫重視規矩的太后居然沒說什麼,皇后也沒有露出那般與曾經的令妃、現在的令貴妃針鋒相對的樣子,其中諸多內幕,可想而知!

看來這位容妃娘娘,果然如傳言中的那般,極受寵愛!特別是受到太后的寵愛!看著這位雍容華貴中,依舊帶著一絲稚嫩的面容,眾人心中猜測不斷。看她的模樣,倒有幾分晴格格,也就是已逝的和碩和晴公主的樣子,難道是太后戀舊,移情作用到了容妃身上?倒也不太像,畢竟傳言中,和碩和晴公主之所以受到太后喜愛,除了知書達禮、聰明乖巧之外,也有幾分,是因為容貌肖似年輕時的太后……那麼,這位容妃娘娘,是因為長相肖似太后,才會如此受寵?看著也不太像啊,似乎太后對她,除了慈愛之餘,也沒表現的特別有威嚴的樣子……

不過光論外貌。這位容妃娘娘卻是出眾,與之前的那位香妃娘娘,亦是不相上下,除了沒有她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