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6部分

婆子忙道:“老爺被關押了,兩位少爺正在想法子把老爺從牢里弄出來。可家裡又沒有多餘的銀錢……”

三太太收了銀子,他們就以為沒事兒了,沒想到新官上任,又翻出那個案子來。

婆子好容易趕來蘇州,一口水也來不及吃,聽說三太太病了,還以為見不到,幸虧三太太曉得她來了就立馬叫她進來。可現在瞧三太太面容憔悴,而本該在京都王家的明珍,卻也在蘇州住了近一年,王家大爺卻留在京都,哪有成親才兩三年功夫,就分居兩地的夫妻?

她在外頭等通報的時候,又聽說了一些事……

“請姨太太快些想法子吧,否則就來不及了!”

三太太這會子能想出什麼法子來?

“那位新上任的大人,兩位少爺也打聽了,是王大人提攜上來的。”

也就是說,只要王家吭一聲,這事兒就跟著迎刃而解。只是,三太太的妹子也透漏給那位大人,親侄女就是王家的大少奶奶,那位大人卻全然不理會。別說婆子這一路上沒想通,就是家裡的主子也想不通,但現在婆子似乎有些明白了。

“王家哪裡指望的上?這事兒我送信去京都,看老爺有沒有法子!”

不過是三太太的親戚,就是三老爺、五爺的事,王家雖出了一些力,三房卻也花了不少銀錢。她收了妹子的錢,幾乎全填了進去。

婆子急道:“還請太太快些,若是遲了,說不定我們老爺就……”

------題外話------

謝謝大家的支援,這兩天給大家帶了的不便,小果深表歉意。

☆、149:權衡

三太太接連點頭,吩咐丫頭帶婆子下去歇歇,就讓錢嬤嬤攙扶她起來,批了衣裳坐在西窗下的桌子前,等錢嬤嬤叫人取了筆墨紙硯來,三太太提了筆一時竟不知該如何寫。

當初她應下妹子的事,一方面迫於情面,畢竟是自己的親妹子,是兒女們的姨媽姨父,是她的孃家人。一方面,妹子給了一筆數額不小的銀錢作為週轉的費用,三房各方面都要花錢,那個時候三老爺外任期滿,恰好到了去留的關鍵時期,三老爺在京都候缺,花錢的地方更多,若不是她的孃家,就靠著三老爺那點兒微薄的俸祿,和分家時分的那些東西,別說週轉餬口都難。

三老爺不管庶務,如何曉得這些?當初又一再囑託,叫不要應下妹子家的事……

錢嬤嬤見三太太頓了半晌又擱了筆,少不得露出疑惑,低聲問了一句。

三太太面容憔悴,肌膚顯得蠟黃,特別是在琥珀色的窗簾子襯托下,瞧著更是半點兒也沒有正常人的顏色。錢嬤嬤心疼,見三太太不言語,只是蹙眉,躊躇半晌,提議道:“不如等姑奶奶回來了先和姑奶奶商議商議吧?”

明珍若能把這事兒辦妥,依靠的還不是王家。可王家連明珍母子的死活都不管了,對自個兒的親孫子尚且這般,更何況外人?

可就算寫了信給三老爺又能怎麼樣?三老爺好容易在京都謀了個缺,地皮尚且沒踩熱,雖也有些同科同僚。可若是能依仗的,當初也就不必把所有的希望都寄託在王家。

三太太算是明白了,就是他們三房的事,王家也是不願幫忙的,若不是明珍,指不定三老爺如今還在候缺。本以為結了這門親事,對他們三房有了助益,卻沒想到,一點兒作用也無,還讓明珍落得……

三太太越想越悔恨。

前頭的事錢嬤嬤不一定知道,剛才婆子說話她卻聽得明白,見三太太很著急的樣子,她也暗暗著急,三太太病著,大夫一再囑託靜養……少不得暗自琢磨,試著說道:“到底是七姑奶奶的姨媽家,七姑奶奶就算沒在京都,也是住在蘇州王家祖宅,她仍舊是王家大少奶奶。讓七姑奶奶寫封信送去柳州……即便姨太太已給那位大人說了,到底沒憑沒據。”

三太太心裡一動,明珍為了嫁去王家費盡心機,嫁過去後又吃了這許多苦。王家因她生了個不足的孩子,就不待見她,可她到底還是王家大少奶奶,這個身份不會因她身在蘇州而非在京都就有所改變。

這事兒若叫三老爺曉得了,少不得要怪她不聽勸擅自做主。這麼些年,夫妻早已不貼心,而真正能和她貼心的就是自個兒生養的兒女們了。

三太太點了點頭,心裡總算慢慢平靜下。也不要丫頭收拾筆墨,安心等明珍從寒山寺回來。

到了晚間,明珍回到府裡下了馬車就來瞧三太太,三太太問過憲哥的情況,得知好些了,又因不得見,失望地嘆了口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