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需要交待的事情。”我說著抱著君好站起身來。感覺懷裡的小人兒比起年前越發的沉,不得不感慨時光的飛逝。她當初剛到我身邊的時候,還是個襁褓裡的嬰孩呢!沒想到,一轉眼,就這麼大了呢……
“知道你了不起了,全都離不開你了。蘑菇就蘑菇了,還那麼多理由的”姚玲撇撇嘴的說道。
我白了她一眼,“如果情況反過來,是我讓皇上宣你進宮呆一段時間,我才還真不知道你該怎麼蘑菇了。在對別人出言不遜之前,還是先看看自己是什麼貨色吧!”
我們兩就這樣彷彿昨天一般的邊鬥嘴邊往王府裡面走。說真的,這種感覺真的很好,我們實在有太多年沒有這樣了。我們都很慶幸,時間和那些不算愉快的成長(炫)經(書)歷(網)始終沒有拉遠我們的距離,我們的感情始終如同在現代時期的一樣好。這真的很難得,所以我們很珍惜。
如今怡親王府和當初的十三阿哥府那絕對是不可同日而語的。只是不知怎麼的,我似乎更喜歡當時的那份清冷。
我和姚玲,多年都沒有好好的傾訴下心情了。所以,我住在她府上期間,她是毫不猶豫的趕走了她親愛的丈夫,也不管他會不會去找她的其他‘姐妹’,總之就是不讓他靠近他們的房間半步。
姚玲的這一舉動弄得十三是又好氣又好笑的,我卻是心安理得的住了進去。因為今天如果換作是我,我也會做同樣的事情的。我和姚玲本來就都是一類人,不然也不會那麼要好了。很多時候對我們而言,朋友和丈夫是一樣重的,甚至,有些許時候朋友也許會更重要些。比如,這一刻,久別重逢時。
我們白天就已經很嘰嘰喳喳了,君好總是圍繞在我們身邊。到了晚上還得一起擠被窩,我們的君好同學也會來參與,只是她睡的早,我們無所謂。我和姚玲就一起研究這個,蘑菇那個,一會做做面膜,一會發神經的一起唱幾首現代歌曲,別提有多瘋了。沒辦法,我們離別的時間太長了,總有太多的話要說,總覺得怎麼聚都是不夠的。
只是我在姚玲府上住的時間並不長,我心裡也知道,在這個節骨眼上,註定長不了。這不,才七天,高無庸就急著叫人把我請回去了。我匆匆的朝來人瞭解了下前因後果,大概是高無庸有所交待,那人一五一實的把事情與我說了。知道了事情的來龍去脈以後,對德妃的那種厭惡感覺,真的已經不是厭惡啊恨啊這一些詞彙可以形容的了——
原來,就在我離開皇宮的第三天,仍想說服德妃接受皇太后位份的胤禛宣來了十四,在永和宮搞了一場小家宴。搞這場家宴的本意是好的,但是,效果卻註定不會好的。如果我在宮裡,我也許會忍不住的勸他別搞這些有的沒的,因為真的只會叫自己難堪罷了。
事實也確實如此。這本來就矛盾重重的母子三人在這個時期聚在一起吃飯,能吃出什麼好味道?
但我也仍沒有想到,德妃居然能狠心對胤禛說出那樣的話來:她當著十四的面,質問胤禛,質問他是不是用非法的手段謀取了皇位,質問他是不是奪了他弟弟的皇位!?
前因後果不得而知,但她確實說了這樣的話,到底是誰慫恿了她還是她又聽到了什麼樣的風聲。這樣的話,別說是德妃的親兒子,心高氣傲的胤禛了,就算是我,都忍不住的要倒吸一口冷氣。不管事實到底如何,不管全天下的人如何質疑自己的兒子皇位的來歷,她難道就不明白,即便這個兒子和你不夠親厚也仍是需要你的支援與信任麼?作為母親的,憑什麼也這樣的去質疑他?憑什麼?她怎麼忍心?怎麼忍心?
然而德妃當真是聰明一世糊塗一時。她保護小兒子的心太強了,她似乎只想幫小兒子討回公道。可她卻忘記了現在的時代已經不是她丈夫康熙的時代,是她大兒子的時代,雍正王朝!她這麼做非但無法保護住她的小兒子,還只會加速他們兄弟間的矛盾!而加速了矛盾的後果就是,她的小兒子沒有得到所謂的公道,她還一直到死的那一天,都沒機會見到她的小兒子了——
這件事發生後的第二天,胤禛就毫不猶豫的把十四趕出了京城,叫他留住景陵附近的湯泉,不許返回京師,並命馬蘭峪總兵範時繹監視他的行動。德妃對此極為不滿,三番五次的要求胤禛把十四宣回來,胤禛都冷著臉的拒絕了。就這樣,德妃原就不是很好的身子,終於重重的倒下了……
德妃人是倒下了,但對自己大兒子的折磨卻沒有停止。她不准他靠近她,幾乎不肯吃藥不肯吃東西,天天嘴裡唸的說的都是十四,說胤禛若不讓十四回來,她就死給他看……就像孩子一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