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局不定,公子奚直難持大局。以老夫看來,與我晉國相鄰的秦國,只怕會幫助公子夷吾回晉,好為日後扼制晉國做準備了。”
☆、第兩百章 變故(四)
狐偃話音方落,賈佗忙接著說:“公子,咱們此次前往楚國,一定要儘快說服楚王,定要搶在公子夷吾之前回去晉國才行啊?”
賈佗的話,也得了同車另外兩個食客的一致認同。
跪坐在公子重耳身側,靜靜地盯著公子重耳如珠如玉的側面,姬秋不由在心裡不無擔憂地想道:外間傳聞,都說楚王好男風。如果真是那樣,換了別人前去,也許這事還容易些,只是,像公子重耳這如謫仙般的郎君要是去了楚國,只怕楚王不會那麼輕易放他離開的罷。
公子重耳擰著眉,微閉雙目,就在眾人以為他不會回答時,他卻淡然說道:“所謂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君不必對一時成敗寄望過重。”
眾人面面相覷,一時也想到,也許是外間對楚王好男風的傳言,讓素來受外貌所累的公子重耳擔心了。
不同於公子重耳跟姬秋的擔心,狐偃一眾卻以為,楚王就是再荒唐,他也是一國之君,想來在國家大事上,還是會謹慎對待,不至於胡來的。
畢竟,公子重耳可是享譽天下的賢公子,楚王再是有心,也萬不敢怠慢造次了去。
公子重耳剛到達楚國境地,暗士便傳來訊息:秦國新登基的君王任好,已經派兵十萬,護送公子夷吾回晉國了。
此時,正是周襄王二年。
暗士來報的時候,公子重耳正與眾食客在郊外進食。一眾食客聽到這個訊息,不由一時食慾全無,全部停了箸(筷子),只有公子重耳仍不緊不慢地,姿態優雅從容地繼續進食。
食管們誰也沒想到,這個新登基的秦王,竟然行事如此神速。
派兵十萬之眾,這可不是一兩天就可以完成的舉動,而公子夷吾不過才到秦國,他便能如此神速地與公子夷吾達成共識,並在這麼短的時間內,派出十萬大軍護送公子夷吾回晉!
看來,秦王任好,他早就有了乘晉內亂之際,派兵護送晉公子夷吾回國即位,使晉國成為君臣不和、內亂迭起的鄰國,便於為秦所控制的想法。
少頃,公子重耳終於吃好了。
他放下箸,接過姬秋遞上前的錦帛優雅從容地淨了手臉,這才悠悠然說道:“重耳早就說過,謀事在人,成事在天,諸君不必對一時成敗寄望過重。”
說完,他施施然起了身,在眾目睽睽之下,徑自去了。
“看來,公子對秦王任好早就有所瞭解,故而如此淡然。是我等疏忽呀!咱們時時提防著公子夷吾,提防著齊王,唯獨對這新登基的秦王任好大意了!”
賈佗望著公子重耳離去的背影,不無遺憾地喃喃自語。
一旁的一個食客接言道:“這個秦王任好,雖然為秦德公所看重,然,在秦德公生前卻沒有什麼建樹。據說他常年遊歷於各國之間,最近才回到秦國接任君侯之位,未想到此人卻是個少年明君,實在是出人意料呀!”
☆、第兩百零一章 楚王的意圖(一)
“諸君!”
一片論議聲中,狐偃推幾而起,朗聲道:“經此一事,我等日後為公子持事定當謀劃周詳,萬不可再失良機。前事不忘後事之師,如公子所言,諸君大可不必對一時成敗寄望過重。”
眾食客聞言一“諾”,終於一個個再次打起精神,不再萎靡不振。
進ru楚國的第三天,公子重耳一行的車隊前方突然旗幟飄揚,讓人沒想到的是,楚王,他竟然用接待諸侯的禮節,來迎接公子重耳一行。
公子重耳端坐在馬車中,從前方劍士來報,說楚王以諸侯的禮節相迎時,他便一直陷入了沉思。
公子重耳,倒底要不要受楚王的諸侯之禮?
狐偃與賈佗一行,已經在車外不無焦急地等候公子的最終決定。
公子夷吾已經在回晉的路上了,公子重耳這個時候如果受了楚王的諸侯之禮,等於是直接地以晉國君侯的姿態,出現在國際社會上。
這是楚王的一種態度,也是公子重耳的一個機會。只是,讓公子重耳困惑的,是楚王,他這麼做目的到底是什麼?
姬秋望著困惑中的公子重耳,終於忍不住上前,伸出纖纖素手,輕輕地按壓公子重耳的頭部。
一邊按壓,她一邊輕聲地勸慰道:“公子逃wang在外,如果短期內無法回去晉國,時間久了,難免讓小國都輕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