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她自己都似乎沒有辦法控制這樣的 情緒無常。
或許,真象那太醫說的,她已老了?心神一凜,她忙搖頭否認。怎麼會老呢?她還 未到知天命的年紀,明明還正當年才是……
不敢再多想,她匆匆起身。想去阻攔王維的離去。可還未到王維所居的雅苑,便得 知王維竟是什麼都沒帶,就那樣支身而去。
又氣又恨,氣王維竟這樣連挽留的機會都不給她。又恨他竟走得這樣決絕。
因著這份氣憤,她暗在心中想道:若他不來認錯,我這玉真觀便不許他邁進一步。
不知王維是不是知道了她的想法,接下來的幾天裡,竟真的沒有來認錯,好似與她 拗上了一般。而李持盈,這些日子卻也忙得很,一時也沒有時間理會王維的事情。
可能是真地急著把事情定下來。李隆基催著李持盈速速為楊玉環舉行了入道儀式, 雖然一應所需準備周全,可到底顯得太過倉促。
礙於李隆基,李持盈到最後也並未收下楊玉環這個徒弟,機時是代師收徒。為楊玉 環取了法號為“太真”。自此,這世上便少了個楊玉環,而多了一個楊太真。
入道為冠,楊玉環起先仍是住在玉真觀的。而李隆基按捺不住相思之苦,每天都悄 然出宮,在玉真觀中與她幽會。
李持盈雖然心知肚明,卻總是故作不知,甚至避而不見。雖看似不恭敬,可卻正合 了兩個正情濃愛熾的男女。
一連月餘,這樣日日幽會,旁的人雖然沒有什麼,可宮中那些盯著皇帝一舉一動的 嬪妃們卻暗生疑心。
就連一向冷情,不屑與人爭風吃醋的江採萍也在私底下召了高力士去打探訊息。高 力士何等精明,自然是不會漏露半分。可是不知怎的,小道訊息到底還是傳入宮中。
“大家也是,既然是得了美人,便帶入宮中又如何?難道臣妾竟沒有那樣的福分, 一見那位讓大家如何愛寵的美人嗎?”江採萍溫言軟語,看似真的毫不吃醋。讓李隆基 不由得動了心思。只是這個時候接楊玉環入宮,卻未免有些難堪。
思前想後,他便命高力士文選名門淑女,最後定下了韋氏女為壽王妃。就這樣,與 妃和離不過數月,李瑁便奉旨納韋氏女為妃。而就在他納妃半月後,大明宮的三清殿中 迎入了一位修行的女冠。名為太真……。
第二十七章 可嫁仙人為婦
世上過得最快的便是時間,似乎不過是一夢間,就又過去了兩年。這兩年裡,長安 城中變化不大。
宮中,自從楊玉環入宮伴駕後,就又是一派歌舞昇平的景象。雖然嬪妃中偶有紛爭 ,卻不過是不礙大局的小事。就連之前受寵的梅妃江採萍也被楊玉環壓住,更有何人敢 與她爭鋒呢?
而朝廷中,手握重權者仍是左相李林甫。次之則是御史大夫兼戶部侍郎的王洪。
只是李持盈對於朝政上的事,一向不甚關心,雖然知道朝野之中對這兩個手握重權 的大臣頗有微詞,卻並不曾與之交惡。雖然偶爾會在李隆基面前提及從前的張九齡和姚 崇、宋璟等人為相時候的事。可也不過是淺變即止。
她可不希望引起三郎哥哥對她有所忌憚。自從去年裡大兄李憲和守禮堂兄去世後, 與她交好的幾個兄姐便沒剩幾個了。
先是二兄李為、四兄李範早逝,接著便是阿姐與五兄李業,還有遠在異鄉的金城也 去了,現在就連大兄也去了。雖然幾位哥哥去後,三郎哥哥都追封太子之名,更追封大 兄讓皇帝之名。可是,相比那些虛名,她更願這樣肆意地活在人世。
這兩年裡,她與王維時斷時續,說不清是不是這段情是不是已逝了。可是,到底他 始終沒有搬回玉真觀。倒也時常見面,平靜而溫情,再不似當年那般火熱熾烈。興許, 真是老了,只是這樣偶爾相聚也覺愜意舒服。
玉真觀中,仍有許多前來投刺自薦的少年。偶爾,她仍能品上一兩首好詩。可是, 卻再沒有遇見過似當年王維和李白一樣讓人一見便覺印象深刻的才子。
年前時,有道人向朝中舉薦一位真人。言說此人便是傳名已名的真人張果。
李持盈初聞,大覺驚愕,畢竟那位張真人名傳已傳,都說是有大法力的真神仙。怎 麼竟然還會出現在本朝?她以為,這位德高望重的真人必是位老者,可誰知真見了面, 卻發現這位自稱張果的真人竟是個不過三旬左右的年輕人。
她暗生疑心,悄與三郎哥哥言說。可不知怎的,那張果竟知道了。當著滿殿重臣, 昂然自若,傲然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