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朝堂上下的惶恐,天啟皇帝當即給袁崇煥加官進爵,連升三級,封為兵部侍郎,調往山海關,到王在晉帳下聽用。袁崇煥為表誓死的忠心,將年邁老母及妻妾兒女,一同帶上出塞,攜三十二萬兩餉銀,奔赴山海關軍營。
王在晉得知新來侍郎是皇上的新紅人,雖然是在自己帳下聽用,卻沒有一點輕視的意思,沒有一點上司的架子,對袁崇煥十分的器重,幾乎平起平坐,共管軍務。然而涉及用兵方略時,兩人的意見相差太遠。袁崇煥要馬上出兵關外,收復被蒙古人佔據的前所、前衛,以及寧遠等地。王在晉不同意,理由是:糧餉不足,兵馬不夠,刀槍不整,如果出關與大金開戰,只有失敗;從現在的情形看,努爾哈赤不敢攻打山海關,因為在熊廷弼全線潰敗的時候,八旗兵都沒有到山海關下,如今十萬大軍陳兵關上,努爾哈赤就更不能出兵了,朝廷兵馬不出,八旗兵馬不進,兩下相安,是最好的局面。
但是,這不是袁崇煥要的結果,出京前,當著滿朝大臣的面,向皇上說出了大話,如果沒有一點作為,豈不是犯了欺君大罪,因此袁崇煥急著要收復幾個地方。然而王在晉不同意,袁崇煥就上奏朝廷,請旨意出兵。兵部難以抉擇,大臣們上疏,建議大學士孫承宗巡邊定奪,天啟准奏。
孫承宗到山海關,也打算用兵關外,以穩定朝廷內大臣們慌亂的情緒,力勸王在晉收復關外城池。王在晉知道,一旦與大金交兵,必定戰敗,自己的命運就和幾位前任經略一樣了,可眼前又耐不住孫承宗的壓力,最後想出一個折中的辦法,決定在山海關外八里遠,一個叫八里鋪的地方,建造一座大城池,駐紮重兵,與山海關犄角相對,護衛關門。袁崇煥和孫承宗對這個計劃都不贊同,孫承宗上奏皇帝,說王在晉不堪大任,請求讓自己擔任經略,天啟准奏。
王在晉萬分驚喜地辭去經略職務,暗自慶幸自己是唯一能平安回京邊關大員。孫承宗就任,全力支援袁崇煥用兵關外。袁崇煥先用重金獎賞侵佔錦州左右土地的喀喇沁貝勒,不動刀兵,就收回了山海關外錦州以西的所有城池。
蒙古人讓出城池後,孫承宗任命袁崇煥為寧遠道,率重兵,征夫役,調撥餉銀三百萬兩,擴建寧遠城。
袁崇煥在寧遠剛一動工,努爾哈赤就得到了訊息,各旗的貝勒大臣們,一致請求出兵,趁袁崇煥立足未穩,消滅出關的明兵。努爾哈赤不準,對大夥說:“我國承天眷佑,遂有遼東之地。但今遼陽城大,城牆年久傾危。現在東南有朝鮮,北有蒙古,二國俱未征服,如離開這兒出征大明,恐怕有後顧之憂,必須重建一座更堅固的城池,分兵守禦,以固根本。今兒經略孫承宗,治軍有方,營壘、炮臺都有增建,明兵勢氣正盛,不宜與其爭鋒,我國須等待時機,才能征討。”
大貝勒代善有疑義,阻諫說:“現在住的房舍,都是剛剛新建好的,如果再興建城池房舍,百姓就太勞苦了。”努爾哈赤堅持建新城說:“如今將與大明交兵,豈能圖安逸?你們所吝惜的,是一時的小勞苦,朕所考慮的是長計。如惜一時勞苦,怎麼能成就將來的大業?朕打算由降戶中出公差的人築城,而城中房舍各自營建。這樣雖然暫時苦一些,但是能一勞永逸了。”
貝勒大臣們勉強同意,新城地址選在太子河東岸,距離遼陽城五里的地方,在圖紙上畫好城池的大小:周圍六里,東西長二百九十六丈,南北寬二百六十八丈,城高三丈七尺,南城門最高最大,做舉辦入城等禮儀的正門,先起好了名字叫天佑門。城中有宮殿、祭壇、廟宇、官庫等,由博爾錦統領兵民修建。
可是,在徵調伕役時,卻徵不出多少人,博爾錦請求降低城牆高度,原先打算砌磚六十八行,因人手少,要減去四行,大汗不許。努爾哈赤很是不悅,責問管理降戶的大臣們:“降戶人口有十幾萬,怎麼能沒有人出公差的呢?”楊古利回答說:“遼陽的男丁有十多萬人,加上鐵嶺、奉集堡、虎皮驛及廣寧歸附的人口,總數近二十萬,出公差的男丁該有一萬,但現在只徵得兩千,其他沒出公差的人,都是因為暗地給了都司或守堡一些財物,就免了差役,所以徵不到人。”
努爾哈赤聽說有這樣的事,不太相信,於是令護衛恆緯去查實一下。不到兩天,恆緯回報大汗:“都司金勵院子裡糧食特別多,有五十多囤子,還有草垛;有馬十群,牛十五群。有這麼多馬匹,卻不上山放牧,在馬圈裡喂草,還喂糧食。其他院子裡堆滿糧食,圈裡牛馬成群的人,還有李永芳、佟養性、王一屏、王國光、孫得功等,共三十四人。他們不但院子裡東西多,屋裡的阿哈、婢女也極多,穿戴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