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十里路程,最後只活下七男一女的擅水者,從沙門島穿越大海游到了丹崖山。這八人姓氏又和傳說中的八仙姓名相近便被當地意為八仙過海。
而齊國郡主的外公老韓將軍就是被稱之韓湘子。
可惜韓老將軍逃過了大海無情,沒能逃得過人海無情。那安慶之得了李黨諸人竟然有八人活著,一面往朝廷彙報逃犯,一面遣人追殺。
韓將軍知其人,故讓李家遺嗣先行逃跑至京中告御狀,以圖青白示人家。
等到今上御史趕來查此案,八仙最後亦只剩下瘸腿的李家遺嗣。
此事京中大驚,但礙於李黨諸人屬於逆黨,李黨雖慘,今上對李黨多有嫌棄,諸人避嫌,無人敢幫其伸冤多說。
最後不過是安撫,准許慘死的三千餘人族人將其屍體攜帶歸族安葬,而安慶之殺囚為罪,罪不致死,不過免職。
韓將軍死後為罪人,族人族規不能入園,不過葬入族地對面山上,又因生為罪人,今上對其嫌棄,生為皇家郡主,齊王府地處敏感,齊國郡主亦是不能提及罪人。
只能透過玩物,思戀韓將軍。
林熙菡心中一嘆,黨爭害人。
PS:
裡面杜撰的八仙故事,吸收的是民間的一個悲催故事。呵呵,我下載給大家看一下吧。
北宋建隆年間,沙門島(今廟島)是朝廷囚禁犯人的地方,從建隆三年開始,凡軍人犯了法,都發配沙門島。這樣年復一年,島上犯人越來越多。但朝廷每年只撥給全島三百人的口糧,所以糧食越來越不夠吃。後來,沙門島看守頭目李慶便想了個狠毒辦法:當犯人超過三百時,便將其中一些捆住手腳,扔進海里淹死,使島上犯人總是保持在三百人內,如此被殺的,兩年內就達七百餘人,為了活命,犯人們經常跳海鳧水逃命,但絕大部分都被激浪吞沒,一次,有五十多名囚犯得到即將被殺的訊息,便趁著天晴月朗,避開看守,抱著葫蘆、木頭等輕浮的物體跳入海中,往蓬萊山方向游去。從沙門島到蓬萊約三十里之遙,途中多數犯人因體力不支淹死水中,只剩下八名身懷武功、體格健壯的七男一女八位善遊者,藉著水流游到了岸邊,在蓬萊城北丹崖山下的獅子洞內躲了起來。第二天,漁民發現了他們,當聞知八人從沙門島游水越海而來,無不驚奇萬分,把他們稱作“神人”,此事便在民間傳開了,並且越傳越神,他們被傳稱為“八仙”,他們用來渡海的物品也被傳為他們各自的法器,他們渡海逃獄的故事演變成今天的“八仙過海”。
第三十八章 衝突
林熙菡不知如何勸慰齊國郡主,只能讓紫雲將匣子中的韓湘子磨喝樂都挑選出來送給齊國郡主。
齊國郡主亦不擅言辭,撫摸著磨喝樂,小心翼翼收到貼身丫鬟的匣子裡。
“多謝,九小姐。”
倒是剛才插嘴的丫鬟笑眯眯著眼,巧言善語道,“我家王爺不信鬼神,不大喜歡家裡有仙神之類的東西。所以郡主也就沒這類磨喝樂,如今就九小姐送了,也是補了郡主的擺件箱子“
林熙菡點點頭,她明白丫鬟的暗示,齊王爺避嫌,怕自己家裡擺著八仙的事兒,被人找茬說是對今上不滿那就有事兒了。要知道能成為神仙的都是大能,而韓將軍這類李黨若是能封為仙人,豈不是指著陛下鼻子罵昏君嗎?
齊王爺要想逃過是非,也是不能讓旁人抓了把柄。這磨喝樂齊國郡主就是收了,也只能藏著,但她這是自己送的,閨中女眷的玩物,也不礙著什麼事兒。
“意歌娘子,那是意歌娘子……”
“啊……,意歌娘子上臺了……”
齊國郡主吃驚地看著低臺,手上的酒尊灑了一地,也半點不知,抬著頭朝下面看去,難得臉上露出驚喜的表情,“真的是意歌娘子,還是甄珍姐姐大善,說動了娘娘。”
林熙菡詫異地看著四周。
旁邊的松煙掌著外面的訊息,小聲地道,“那是瓦肆的首席歌姬,花名意歌,在京都極為有名,才華橫溢不遜世家千金,擅長歌舞,使了一手好琴。小唱動聽悅耳,動人心扉,堪稱繞樑三日,耳不絕的讓人難忘。不僅皇親貴族、文人騷客極為仰慕她,就連閨閣貴婦也極愛她。”
林熙菡不曾逛過京都的瓦肆,卻也知道瓦肆集聚了眾多百戲雜技藝人,競爭很激烈,能成為首席,必是堪稱絕技。
意歌娘子必是大才,至少在小唱上堪稱傲視眾人。
更何況能從市井被請到皇家宮宴。更說明她的才藝得到了世家勳貴的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