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1部分

大牛慢慢一上一下的砸起來。這一陣一陣的脆響,迴盪在山間,竟然煞是清脆悅耳,似渾厚的的鐘聲般餘音不斷。

中途,二牛和石材同時回來了。二牛手裡拿了一個棉布包,輕快的一蹦一跳的跑了院子裡面。而石材大揹簍裡面竟然是滿滿的一揹簍小白菜,手裡還提了一隻野雞。

孩子們見狀還是大笑起來,衝著跑過去,接過了石材手裡的東西。

這一下子六個人都聚齊了。這油菜籽在大牛和二牛的輪流當中一下子砸成了沫。在砸得過程中,蘇攸禾將一些粗糠放於石磨裡面,隨著一起磨。然後進行蒸坯。這個依然是複雜程式,頭坯大約兩分鐘,冒清氣之後,再繼續蒸二十五分鐘。切忌在蒸的過程中要不斷的往鍋內加水,以補充因為蒸汽散發而造成的損耗。

最後就是包餅壓榨了。想必去過重慶的人,在重慶瓷器口那裡都會見到兩個光膀子的人一上一下的敲打白糊糊,看起來黏黏的東西,這個就是重慶特色小吃泡耙,放些蜂蜜,撒些糖,之後就會成為一個可口的泡耙。而這將油菜籽包餅,幾乎和製作泡耙是同一個方法,都需要將蒸坯的油菜籽均勻的敲打分散包餅,集中裝榨,包餅要快,而菜籽餅要踩緊踩平。其中包餅以散草為好,隨後開始輕打,勤打,就像重慶泡耙的製作方法了。

然後使餅迅速壓緊,出油後輕壓,勤壓,大約一小時之後,油大部分榨出,重打、慢打,加大壓力,這三個動作連續做上幾次之後,第一次,三個小時就好了,基本上就可以整出90%的菜籽油了,然後進行第二次敲打四小時之後,放到第二天早晨直接讓出榨,這時候,要放在通風的地方,最好蓋上一些麻袋。

就這樣子,後面兩道程式都是在石材的大力支援下完成了,而當第一道出來的菜籽油之後,那股香味迅速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