麼好說的呢,值得我們單獨拿出來講一講?因為這一年,發生了很多事啊~
乾隆二十年,本來就有點“孝女”傾向的老乾,孝順起女兒來越發的不遺餘力了!不論是領養的蘭馨還是親生的五格格。對於蘭馨,皇帝一向是有求必應的,這我們不必細說。早先蘭馨除服,和親王弘晝那一出“混鬧”帶著明顯要“搶女兒”的架勢,而一向來小心眼又佔有慾強的皇帝自然不肯輕易屈服,所以對著蘭馨是更加的寵愛,真比親生的還親!
五格格週歲時,抓周抓住了小木馬和宣紙。又淌著口水對著乾隆露出一個無“齒”笑容,硬是拔掉了他那日戴在大拇指上上的翡翠扳指,皇帝不僅不惱怒,還覺著這是自己的姑娘喜歡自己的表現!額,老乾的大腦果然和別人不太一樣啊,真喜歡,應該是送東西給你,而不是拿你的東西吧?說實話,您老的女兒就把您當成一個閃亮亮的“金龜父”了!不過,這也不能影響老乾不時腦補他的女兒是如何“喜歡”他的,具體就可以從那“三日一小賞,五日一大賜”中得以看出一二。
皇后如今對後宮事件的處理上是越發的成熟穩練,大權在握的同時也會把權力分給別的嬪妃,一邊監視者她們為自己幹活,一邊抬舉一兩個對自己不構成威脅或威脅不大的嬪妃晉位或者委以一些實權:如此以來,嬪妃們的注意力就有所轉移,把皇后當靶子的,也少了很多——競爭物件變了啊!而皇后自己,也越來越有同和親王一樣喜歡看戲的“不良嗜好”了。只不過,皇后看的戲可是真正在皇宮內院上演的宮斗大戲:勾心鬥角、爾虞我詐、殺人不見血的大戲!而這樣的戲,是哪個梨園子弟、說書唱戲的老闆們都來不了的東西,只演一場,絕不重複。
如今的坤寧宮裡,不僅有嬌美的皇后還有活潑伶俐的蘭馨,可愛的如同年畫裡的福娃一樣的永璂,以及皇帝此時的心頭肉:五格格,安安。安安這名字是當時蘭馨提出來的,那時五格格還不到半歲,寒冬臘月不知怎麼就發起了高燒,當時高燒不退的還有十阿哥和十一阿哥。只不過,十阿哥沒熬過去,年前死了,死的時候竟還沒有名字。老乾發現了這一點,趕緊給十一阿哥賜名為永瑆。而蘭馨也同時說,不如給五格格也起個小名,壓一壓也許就好了。
皇后記得蘭馨是養在廣濟寺的菩薩名下的,皇家嫡女雖不能如此,可也能求菩薩賜個乳名不是?於是挑了十五個平安吉祥之類的字,做成了竹籤,她央著皇帝陪她親去求來。規矩?五格格都要沒命了,她這親孃還管什麼規矩?更何況,這微服出宮她也不是沒幹過!至於結果,便是這個字——安。於是五格格成了皇家唯一一個有乳名的格格,也是唯一一個才出生就有了封號的格格。雖然沒有下明旨,但固倫和安公主的名號是已然內定了的。
後來,在太醫的全力治療和蘭馨的嚴格把關下,五格格安安轉危為安,十一阿哥永瑆也平安渡過了乾隆十九年的寒冬。倒是他親孃為了他勞心勞力,聽說有些虧了身子了。而皇后則在放鬆心情以後,再次暈倒,同時也被再次診出懷有身孕。蘭馨聽說後笑了笑,暗想:這是永璟了吧!
至於皇后和皇帝,她們二人的相處也進入了一個嶄新的階段——皇后大度了,皇帝小氣了。一個人的生活重心只能有一個,否則他就是人格分裂,或者是沒有重心。作為一國之母,皇后的生活怎麼會沒有重心?只不過以前皇后的生活重心都是放在皇帝和宮務身上的,五格格的事讓她明白了永璂和五格格這一雙兒女對於她的重要意義。權利什麼的,失去了還可以再奪回來,帝心什麼的,根本就是天邊的浮雲,她早就放棄了。只有這一雙兒女和肚子裡這個未生出來的孩子才是最重要的!所以皇后自打知道自己懷了孩子,便又交了大多數的宮務,專心安胎了。
至於那些在“安胎”中也許會失去的東西,要麼她可以重新奪回來,要麼她早就不在乎了!寵冠後宮什麼的,都是廢話,只要自己不失寵,將來定然是有個“皇太后”的位置等著自己的。若永璂登上了那個位置,那一切好說;若永璂沒上那個位置,當個富貴閒人也很好啊!平安是福,沒看見皇帝每天兢兢業業起的比雞早,睡的比“雞”遲,還要擔心御史彈劾嗎?“無”人之下萬人之上的位置哪裡就是那麼好坐的了?
所以皇帝每每來到坤寧宮,若是來用晚膳了,皇后就會叫上側殿、後殿的貴人常在什麼的一起伺候皇帝,皇帝若是午膳就來了,皇后就會“寬宏大度”的勸著皇帝雨露均霑。當然,皇后的名單裡都是“聽話懂事”的嬪妃才有資格上的。
皇后大度了,皇帝反而不樂意了:自己和景嫻獨處的時間似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