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點她深有體會,有時候不在乎丈夫是個什麼樣的人,還要看妻子能不能影響得了丈夫。那啥,她家這個就是一個活生生的例子。
胤礽看的是外甥的能力與人品,女兒雖是公主,還是要看丈夫學不學好的。像成袞扎布的媽,死了多少年了,因為策稜人品能力都是上佳,依舊念著妻子的好,還為國立有大功,死了還要追封為固倫公主。女人,還是要靠男人的。
弘旦等兄弟的想法就簡單得多了:一、對妹妹好(這似乎是必須的);二、忠心為國。
這就行了。
成袞扎布涉險過關。
人逢喜事精神爽,小兩口婚後過得還算不錯。公主下嫁,先是要在京裡住一段時間,然後才是返回旗地的。在駐京的兩個月裡,可是苦了帝后二人了。召小兩口入宮頻繁了,怕耽誤了兩人培養感情。不叫進來看看呢,又不放心。派了耳報神,怕女婿誤會,不派,還是不放心。
在女兒結婚的這頭一個月裡,帝后二人的一個固定話題就是:不知道女兒過得怎麼樣了。
娶兒媳婦他們有經驗,也不擔心兒子,嫁女兒雖不是頭一遭,嫁掉親生女兒卻只此一回。不說淑嘉了,就是一直認為君為臣綱,做臣子的應該認真侍奉的胤礽,也是有些坐臥不寧。
這是一項新奇的經歷,不但帝后新奇,連成袞扎布也覺得新奇。他的岳父(岳母沒能見著幾次),待他好像有些奇(提供下載…3uww)怪。虧得成袞扎布比較懂事,與烏雲珠處得也不錯,還有著“公忠體國之心”,胤礽怎麼樣他都接受了。
有一個不嬌氣也不俗氣的老婆,成袞扎布覺得有一個奇奇(提供下載…3uww)怪怪的岳父也是可以接受的。
眼見得女兒女婿琴瑟和鳴,胤礽放下心來。
世間的事情就是這樣,一件事情順了,必有一件不順的事情在前面等著他。
女兒都嫁了,來自地球另一面的遙遠國度終於傳來了訊息,他們樂於傳播科學文化知識,雙方的禮儀問題談不攏也沒關係,不見皇帝就不見,跟首相談也是可以的,只要把雙方都關心的問題給解決了就行。但是……你們得把我們的稱呼給改一改啊!還有,咱們通商的事情要怎麼辦呢?
胤礽這一邊,才一年多的時間,船也沒造出多少艘適用的來,正等著學習先進經驗呢,又不想失了氣勢。左右為難。南洋的局勢他放不下手去,畢竟本國人民被綁架的事情大家都知道了,荷蘭人是死活不肯把這些廉價又好使的勞動力還回來的。兩國在印尼那一片群島上各據一半,來回折騰著。年羹堯正等著中央給軍火。
年羹堯需要戰爭,而且必須打下去,自然要想盡一切辦法,拖更多的人下水。他寧可自己少撈一點油水,也要讓京裡的人嚐到甜頭,知道這場戰爭打下來的益處。用事實告訴皇帝,打了南洋,你是開拓之君,也會使國庫豐盈。告訴大臣,南洋油水很足!
僵持之際,他還想盡辦法把好東西往京裡運。諸王大臣裡很有一些被實惠打動了的人,不管對年羹堯的看法如何,對南洋都是隻有一個想法:一定要拿下來。與此同時,他們還有一個更大膽的建議:移民實邊。
咳咳,且不說爪哇算不算天朝的“邊”,就算要移民過去,也得把地方安定了下來啊!
提議者卻另有觀點:移民過去,咱們的人多了,那地方自然就穩定了。他們在那裡耕種,連後勤補給都有了。至於移什麼樣的民過去,咱們可以制定優惠政策的。
比如“凡在賤籍者,過去耕種了,不但開墾的荒地歸自己,還可以除賤籍,歸為良民。”
又比如“凡二十丁抽一丁攜家南下,免賦,其在中土之親族,再免一頃之田賦。於南下之民中擇其官長。”
都是誘之以利。
這兩項都是制定者很體恤民情的規定了,按照慣例,卻是根本沒有徵求廣大人民群眾意見的。國家不需要向人民作過多解釋,就是這個時代的國情。
這是脅之以威,因為你去不去不是你自己說了算的,而是國家說了算。
頭一條,都是賤籍,也沒什麼人會為他們說話,去了也就去了。後一項卻是厲害,他利用的是族權。這個年代,一個人的生老病死,無不與宗族息息相關。一個人想賣田產,宗族有優待購買權,族產祭田即便抄家都不用罰沒。二十個人裡出一個,餘下的十九個人就是受益者。族長幹不幹呢?族人們支援不支援呢?
一船一船的人被拉到了南洋,慢慢地定居了下來。萬事俱備,只欠著西洋技術這一道東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