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斡亦剌一行的逐漸走進,一浪高過一浪的驚歎絡繹不絕,看得激動時還不忘熱烈的鼓掌。
行在那龐大車馬隊伍最前頭的是一輛四方的大型板車,板車正中間放在一架非常大的鼓,而四角又分別站著四個打著赤膊,編著麻花辮的的彪型大漢,瞧那四人緊實粗壯的胳膊,甚至比中原女子的腰還要粗,即便再不停的擊鼓也沒有多餘的抖動,那驚人的臂力就可見一斑了。再瞧他們那果露且稜角分明的胸膛,就像嵌著兩塊油亮的硬板,看得一些婦人小姐都羞紅了臉,但仗著人多,稍微矜持了一下就又放肆的欣賞了起來。
後面跟著的同樣是一輛大型板車,只是那上面放著的是一個和那大鼓同等大小的巨型牛角號,然那牛角號並非是由支架支撐,而是由三個壯漢合力抬起的,再由另一個壯漢負責吹,那牛角號真的太大了,不用想也能知道能將它吹出聲音來的人該有多厲害。
再後面就是一隊長約半里的武士隊伍,不同於前面擊鼓人和吹號人的肅穆,這隊人馬倒是一直笑著鬧著,看到可愛的小孩會過去逗弄,看到漂亮的姑娘會帥氣的甩手行禮,看到對著他們吹口哨叫好的男子甚至會去和他們互動,大方又熱情,立刻贏來當地人的好感,同時掀起一片一片的高/潮/,而且即便如此,隊形也沒有出現混亂,可見他們全是訓練有素的人。
這一段高/潮/過去,緊跟在武士隊伍後的就是十來個騎著高頭大馬的妙齡美少女,和十來個同樣騎著大馬的年輕男子,撇開那些男人不說,唯那些少女就再次引發了一陣更為熱烈的歡呼及議論聲。
嘖嘖,瞧她們挺著腰板,仰著頭騎馬的模樣,那自豪又瀟灑的架勢絕對不輸男子,服裝打扮上也如跑商人的說辭一致,她們頭戴平頂圓帽,圓帽邊緣還鑲著璀璨的亮片,再映著陽光的照耀,使得她們的臉更為生動奪目。
往下看,她們穿著輕薄貼身又色彩鮮豔的騎術裝,加上她們自身手長腳長的先天優勢,就將她們的身材襯托得愈發玲瓏有致。還有她們的髮型,不同於中原女子的花樣繁多,她們就簡簡單單的束在耳後,且只用兩縷鞭子作為固定,再搭配起她們的服裝,顯得既朝氣蓬勃又不失端莊,看得人賞心悅目極了。
而跟在這隊人後頭的是一輛支著青紗帳的十二抬大轎,因為青紗帳是撩起的,所以很容易就看清那轎中端坐了一位年紀大概五十上下的中年男性,那男人眼大鼻高,留著絡腮鬍,頭髮也是一邊編了一個麻花辮,但又不同於之前那些男子的辮子,最前面的辮子最粗最短,一看就是折了又折的,後面騎馬男子的辮子比他們長一些,應該就對摺了一次,而這男人沒有折,就兩根辮子編到底,想來斡亦剌族男性的身份地位是跟辮子的長短有關了,而這位顯然就是地位最高的斡亦剌大汗了。
大汗是何等身份?那可是和雲陽國皇帝一樣的身份,要按照雲陽國的禮俗來說,凡是見到皇親國戚以及官員的時候都是必須要下跪的,但這位大汗畢竟是別地的皇帝,百姓們是真不知道要不要跪,望了望一縱維持次序的官差們,沒見人讓跪,他們也就放了一半的心,又回頭看那位大汗,見他似心情很好的樣子,一路都是笑逐顏開的,還時不時的對著他們揮手致意,於是他們的心就徹底放下來。
再後面的就是幾十臺軟轎,由於那些軟轎的簾子都是放下來的,百姓們看不到裡頭坐著的人的長相,可一看那轎子豪華的程度就能猜出都是身份不低的人,而走在最末端的同樣是長達半里的騎著馬武士隊伍。
既然都到了最後了,也就沒什麼好看的了,百姓們卻久久不肯散去就是想看看這些遠來的客人打算在何處落腳,雖然第一反應都是梨園山莊,因為之前從京裡來的太子、璟王一行就都是住在梨園山莊的,不過現如今又加上了數目更為驚人的隊伍,梨園山莊再大怕也是容不下全部吧?
也就是衝著這個想法,這幾天下來,所有大一點的酒家和旅店就都把客人給趕去了別的小旅店住,還裡裡外外清潔了一遍又一遍,為的就是讓遠來的客人能住得安心舒適,而最主要的是,讓客人們滿意了,他們得到的打賞也就豐厚了不是?
然事實是,那些早早蹲在梨園山夜市一條街的,準備伺機拉客的人是等了好幾個時辰都沒有看到一個人下山,幾方人商量了一下,就派了個代表過去詢問了一番,結果得到的答案是梨園山莊不僅將所有的人都容下了,還把斡亦剌族一行帶來的大量馬匹和轎子都規制得妥妥當當的,見事已至此,他們也就拉著空車回去了,當然,這些都是後話了。
斡亦剌族一行終於抵達了梨園山莊,等斡亦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