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聰明來,安昌侯這才多看顧他一些兒。卻是自家掙扎出頭兒的。連我們都看安昌侯夫人不過,他卻一個不字不提。”
洪謙笑道:“否則我何以帶他來?”洪謙是知道這個越凌的,出身卑微,卻肚裡有數,太學考試,從來都是拔尖兒的。洪謙為國子監司業,國子監還管著太學,有學得好的,自然留心。此番帶這凌越出來,便是要近著看他人品如何,是否藏奸,才好決定是否提攜。
洪謙一路行來,見他也不叫苦,也不挑剔,倒是有些兒模樣。又看那林逸,雖不慣旅途奔波,時常皺眉,卻也能忍得下來,也一點頭。越凌是吃慣苦的,忍下並不妨事,林逸是順風順水的,也能忍,可見是個明白人。明白便好,洪謙不怕隨行人裡有中年人犯渾,這些人總有個牽絆,倒好制。只怕這年輕人不服管教,他固然製得住,卻要費功夫,眼下卻沒那份閒情逸致調…教他們。
隨行御醫原是南方人,雖非西南土著,原籍也頗近夷人所居之地,離京前便匆匆調配了些個成藥,又攜許多藥材,只為著這一隊人馬休要染病。
如是忽忽兩月,方趕至地方。彼時地方上已頗見亂相,幸爾並非所有官員都是酷吏草包,也有自行據城而守的,也有收攏民人、安撫人心的,也有封鎖道路不令動亂擴散的。洪謙先往最近城池,見了當地守官,他隨行攜的還有一樣東西——旨意。乃是經政事堂並中書門下簽字畫押蓋了印的,將當地凡堅守官員褒獎一番,再問情形。
那知州道:“西南夷之亂,難在難剿滅,若要撫,只消當地土司頭人那裡打通了關節,餘事都好說。”洪謙聽了,問道:“可是土司養盜以自肥?”知州道:“也不全是,土司們待奴隸之酷烈,刑部用刑的好手看了都要膽戰哩!盤剝得也不輕。只是他們有些人做得實是過了,初時土司也與他們合流來。此地夷少男少女,生得,咳,別有一番風味,便有販賣以為奴的。他們便挑唆著這一部搶了另一部的,卻與他們合夥販賣,有時也派軍士混跡其中,又私抬了賦稅,朝廷命加一成,他們便能加上三成,弄得民怨沸騰。朝廷賦稅原不高,便是翻一番兒,也不算多,然夷人又要繳租稅與土司,這便多了。又不合一日搶錯了人,將個土司的小兒子搶了,將這上上下下都得罪了。”
洪謙道:“這些個我都知道了。你可還能與土司對得上話兒?傳話過去,便說我來了,朝廷已知內中情況。命本侯安撫。若非無法事,既往不咎。那土司的小兒子現如何了?本地有多少土司?多少好的,多少不好的?”
知州一一細稟。洪謙心中便有數兒道:“終須我親自見他們一見。”先往各城見當地官員,幾城官員所說與先時知州所言一印證,洪謙將西南夷之事知曉個大概。路途也幾番遇著零散夷人,洪謙並不追剿,卻命通譯喊話,使之周知土司:“半月後,城外設宴。”
洪謙並不在城內設宴,卻往城往二十里,搭起棚兒來,設酒饌約見諸土司。土司裡也有有見識的,也有沒見識的,總是有見識的先來,沒見識的尚在觀望。洪謙只消將身份一亮,便有土司心頭活絡。他是太子岳父,官家又年高,有這重身份在,他口裡說來的話兒便能叫人信。
土司卻也精乖,頭一回見,有先痛哭流涕,憶及那位陳神仙之教化的。旁邊便有接著詞兒說迫不得已的。洪謙聽他們說:“求訴無門。”便微笑道:“你們也是朝廷冊封之官員,如何不上折?”土司便說:“走投無路。”
洪謙道:“爾等行事不過欲訴諸朝廷而已,今我在,此路已通,你們開路的手段,也可收了。”土司面面相覷,無一個敢先答話。洪謙道:“我離京時,曾上書朝廷,與你們上書之權,你們但有事,可自奏明朝廷,如何?算來此亂,還是上下不通暢之故,爾等亦可遺子弟好學者入番學讀書,學成後,還歸來。既知朝廷事,又知本地事,可上下通達。”
洪謙見土司似有所動,趁機遊說,命各回去,勸那不曾來的一同來見,還是在城外。洪謙紈絝出身,在程家做贅婿時一應外頭生意都要他出頭,最會說話的一個人,說話時雙眼滿是誠懇之色,一字一句不急迫也不故作拖延拿腔拿調,入耳便不由自主想信他。虧得眾土司也不算太傻,才沒叫他一說便應,只說回去商議。
下一回便又多了幾個,如是數次,洪謙見人來得差不多,方將旨意頒下,卻是將這鬧事夷人命土司“收押看管”,土司治下有亂,各罰俸一年。天曉得這土司原也拿不了朝廷幾個錢,今罰了,也沒罰多少。卻又另有金帛賞賜。土司亦不欲將事鬧大,數月來,動亂雖劇,那鄰近官員裡有能為肯守土的也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