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來的身體有殘疾的將士們。
這些戰士,因為受過這樣那樣的傷,有的右手殘疾了,有的腿瘸了,有的眼睛受傷了,還有的曾經受過很重的內傷,幹不了重活,沒法養家餬口。知善堂有自己的產業,在每個州郡都有田產、店鋪、宅子、工匠作坊等,根據各人的情況眾安排了合適的活計。
進了知善堂,只要勤快肯幹,維持溫飽,那是一點問題都沒有。不但如此,還有專人教他們讀書識字,根據自己的興趣愛好學習足以傍生的手藝。自己受用一生不說,還可以傳給兒子,兒子再傳給孫子,可謂是子子孫孫受用不盡!
這樣好的地方,這樣好的主子,自然備受推崇!
一時之間,知善堂名聲大震,為世人所稱道。
沈曠漸漸被更多的人所熟悉,前往東北投奔他的文人志士,絡繹不絕。還有的人直接找上杏兒跟沈捷,或者是沈家和柴家的其他人,努力的跟沈曠搭上關係。
在這十個月之中,安世昌憑藉著皇家那超然的能量,自然也招攬到了不少人才,以及死忠之人。秋天到來之際,接替沈捷、杏兒、燕無雙等的人,早已各就各位,就等著對方跟陛下提出“告老還鄉”的那一天的到來,他們就可以即刻上任!
首輔宋大人,就是安世昌於三個月前提拔的,四十來歲的年紀。此人是十五年前的兩榜進士,背景清白簡單,曾經從縣令到知府,依靠自己的努力一步步做到從三品的京官。並且,為官清廉,是不可多得的忠臣和良臣。
沈捷曾經對他有過救命之恩,有心想要招納,可是此人別的都好,就是有點迂腐,是堅定的保皇黨。對於沈捷丟擲的橄欖枝,他硬是裝傻充愣,不予回應。就連許悠然、燕無雙也聯合出面了,也沒能說服此人前去東北。
三個月前,此人破了一樁大案要案,脫穎而出,走入了安世昌的視線。經過一番明裡暗裡的考察,此人透過了各項考驗,被安世產毅然破格提拔為正一品的內閣首輔大臣!
當然,此人能夠上位,也是少不了沈捷、杏兒、燕無雙和許悠然的大力支援的。既然要離開了,那麼就得找一個合適的、可靠的接班人,免得眾人一撤走,朝廷又陷入混亂。
在杏兒、沈捷點頭支援宋大人為首輔的那一刻,安世昌不禁大大的鬆了一口氣,心情頗為複雜。在很長的一段時間裡,他一直都認為沈家和柴家不可靠了,在不久的未來,會成為安瀾國最大的內憂。不過,十個月過去了,沈家和柴家在朝為官的每一個人,都盡心盡力的輔佐他,半點不軌的心思都沒有。
如今,沈捷和杏兒聽說他要提拔宋大人,兩人都非常高興,竟然是一副歡天喜地的樣子!
這麼說,之前都是他枉做小人了?
安世昌的心裡有點後悔,不過他既然貴為帝王,又哪裡有認錯的可能?不說如今沈曠還沒有開國,即便沈曠日後當真建立了新的王朝,並擁立自己的父親和母親為帝后,安瀾國也是泱泱大國,是天朝之邦!天朝上國的君王,豈能跟他人低頭?
這樣一想,安世昌就底氣足足的!
不過,面子情還是要做足的,以免沈家和柴家的人心生怨恨,他日帶兵攻打安瀾國。給點甜頭,沈家和柴家的有了安身立命的資本,才不會孤注一擲,起了吞併安瀾國的野心!同時,也算是全了過去二十多年的兄弟姐妹般的情意,讓他們能多念一點舊情,不至於跟他站在對立面上!
為此,安世昌在沈捷等人離開京城之前,下了這樣一道聖旨:“奉天承運,皇帝詔曰:定國王爺和護國公主乃第一大功臣,為了表彰他們對安瀾國的巨大貢獻,特將東北府賜予定國王爺和護國公主為封地,特准定國王爺和護國公主對東北府享有完全的自治權,形同一個獨立的王國,可以完全獨立於安瀾國!”
這個訊息一傳開,朝野上下,一片譁然。
不過,出奇的是,有許多許多的人,竟然都站在了沈捷和杏兒一邊,為兩人高興歡喜。
完全獨立自主啊!很好,果真如此的話,他們就可以放寬心,舉家搬遷去往東北府。跟著那樣仁德睿智又果敢善良的明君,才是家族的出路,安世昌這個帝王,胸懷狹窄了一些。雖然他裝作很大方的,給了定國侯爺和護國公主這個恩典,但是他的真正用心,不少人還是能窺破一二的!
當然了,反對之聲,也非常的激烈。
安世昌長嘆,心裡覺得非常的委屈:我容易麼?好好的一個東北府,就這樣白白的送出去了,我還擔心老祖宗說我敗家呢!唉,那東北府早已成了沈家、許家、柴家和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