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換;“禮書”——過大禮時交;“迎書”——迎親時由男方交給女方。
“六禮”是指由求親、說媒到迎娶、完婚的手續。具體如下:
納禮:男家請人預備禮物向女家提親、說媒。
問名:男家在大紅庚帖上寫下男子的姓名、排行、生辰八字,由媒人送到女方家中。女家若有意結親,就把女孩的名字八字等寫上請人佔算。
納吉:如男女雙方的八字沒有相沖相剋,則婚事初步議定;
納徵:又稱過大禮.類似今天的訂婚;
請期:擇吉日完婚。
迎親:婚禮當天.男方帶迎親書自到女方家迎娶新娘。
上官皓染和上官瑩琇其它程式都履行完了,只剩下納徵、請期迎親。
納徵就是過禮,寧側妃打的好主意。王妃不回裴城,她估計王爺會把裴城王府的中饋,交給她來管,那裴城的東西,可就是屬於她的了,叫她掏腰包,給上官皓染納徵,她當然不願意,就是要王妃拿這筆銀子出來。
寧側妃笑眯眯地跟王妃說:“回到裴城,山高路遠,真是很不方便,乾脆就在這把禮過了吧。姐姐,妹妹在這先謝過,要您這個嫡母為皓兒費心了。皓兒,還不趕緊過來謝過母妃!”
以前王妃失寵,庶子女都叫自己孃親為母妃,叫王妃就為王妃,從不稱母妃,可是如今王妃翻身了,安王命令庶子女一律稱王妃為母妃,稱側妃為側母妃,其她的一律稱為姨娘。
紫幽一聽上官皓染上來叫母妃,忍不住腹黑,這母妃當得,本是理所應當的,現在弄的就跟天大的恩惠一樣,上來就是要銀子的。
王妃接管中饋才多久啊,再說蘇梅管理的賬目,混亂的不堪入目,貪墨的銀子,更是多達上百萬兩。
本來寧側妃給上官皓染過禮,二千兩銀子也就夠了,可是紫幽看著安王這些小妾和庶子女在眼前晃悠,真是一個銅板都不願往外掏。
於是,搶在王妃前面微微一笑,“側妃這件事不應該找母妃商量,而應該找王爺。你不可別忘了,母妃接過管家權,剛剛一個月,連賬目都沒理清,王府到底被蘇梅敗壞了多少銀子出去,現在是不是處於虧空狀態,還真是說不準。側妃總不能要我們掏銀子給三弟辦聘禮吧?去找王爺商量此事去吧,三弟可比世子得寵,王爺肯定不會吝嗇銀子的,不像世子,婚禮所需的一切東西,都是太后娘娘和左相外公給的,王爺可是一毛未拔。”
紫幽就差罵王爺是個鐵公雞了。想想上官凌然和自己大婚,一切的一切,除了王妃拿出了自己嫁妝裡的私房銀子,裴城王府是一個銅板都沒給。紫幽看在太后娘娘沒少掏腰包,幫著忙活,就沒追究這件事,現在寧側妃竟然為上官皓染的禮金,來找王妃,她能慣這些三們、四們毛病才怪。要銀子,統統的沒有!
寧側妃被她堵得胸口發悶,可是想想她的強勢,連王爺都不放在眼裡,她如何敢在紫幽面前抻掇?只好微微笑著施禮,拉著兒子告辭:“那行,姐姐,妹妹就不打攪您了。”
上官皓染的城府,卻沒有寧側妃深,那臉色陰沉的嚇人,好幾次嘴唇蠕動,想要說什麼,甚至那拳頭握的青筋直冒,卻被寧側妃死死地拉住衣角阻止住了。
倒是上官瑩琇她沒看住,然後就聽小丫頭憤怒地責斥道:“大嫂你怎麼能罵父王是鐵公雞呢?真是太少教了!”
紫幽從沒將這個小丫頭看在眼裡,見她迫不及待地跳出來,冷冷地說道:“長嫂為母,你不少教,現在就不會來指責我。可見,每個人遇到不平之事,都會忍不住說上兩句。我並沒有罵王爺,只是在闡述一件事實,你聽了都覺得不舒服,何況世子這個當事之人?如果你結婚,王爺一個銅板的嫁妝不給,你願意?我拭目以待。”
“我。。。。。。”上官瑩琇口才哪裡是紫幽的對手?當即就瞠目結舌,說不出話來了。
“琇兒!”寧側妃見狀,趕緊過去拉著女兒,跟紫幽道歉:“世子妃,琇兒小,你別跟她一般見識,我代她給你道。。。。。。”
“側妃言重了吧?”紫幽清淡慵懶的一笑,“我是琇兒的大嫂,她說的不對,做的不好,難道我不能教訓她?哪裡用的著你代她道歉?說出去人家還以為我不懂禮數,欺負王爺的側妃呢。”
寧側妃的小心思,一下子就被紫幽看穿了。真要覺得上官瑩琇有錯,就該叫她道歉,而不是自己替女兒道歉,紫幽真要接受了,就該說紫幽這個晚輩的不是了。
紫幽可以頂撞王爺,那是因為他確實有錯,可是寧側妃現在所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