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出,力排眾議,認為幽州絕不可輕易放棄,並請求親率精騎五千前往救援,如果不能取勝,再撤退不晚。
遼景宗支援了他的意見,即命耶律休哥率領五院兵馬南下,會合耶律斜軫解幽州之圍。此前,遼南府宰相、太保耶律沙奉命救援北漢,白馬嶺敗後,率軍返回,剛好與耶律斜軫會師。
五院兵馬就是遼國的部族軍,共四個營,也算是精銳部隊,受命後,耶律休哥率軍日夜兼程,自古北口南下,繞道西山,直撲幽州。
宋軍對幽州的攻勢越發猛烈,趙光義移駕城北,連續三次親督諸將攻城,鎮守順州的遼國雄武軍節度使劉延素、知薊州事劉守恩相繼投降,幽州形勢危急,但宋軍連日苦戰,攻城不下,軍心不免懈怠。
趙光義再次上陣,指揮攻城時,耶律沙的援兵突然從沙河趕到,在幽州北門外的高梁河襲擊了攻城的宋軍,雖說事出意外,但宋軍畢竟兵多將廣,鏖戰到黃昏時分,遼軍漸呈不支。
入夜,就在宋軍勝利在望時,耶律休哥和耶律斜軫的兩路大軍趕到了,分左右翼同時向宋軍發起猛攻,耶律休哥的五千契丹鐵騎“人持兩炬、高舉雙旗”,如猛虎下山,勢不可擋,慌亂中,宋軍不知遼軍多寡,軍心動搖。
幽州城內的耶律學古見援兵已至,開門列陣,四面鳴鼓,猛攻宋軍,幽州居民也出來助陣,呼聲震動天地,耶律休哥本人更是身先士卒,奮勇向前,遼軍士氣大振,無不以一當百,誓死相拼。
激戰中,“天才軍事家”趙光義身中兩箭,心膽俱裂,再也顧不上皇帝的威嚴,自己棄馬乘驢車,在數十騎兵護衛下向南逃走。
此時,宋軍將士不知道皇帝已經溜號,大隊人馬仍然在幽州城外苦戰不休,耶律休哥身被三創,血流如注,仍然勇猛無比,黎明時分,宋軍終於全軍潰敗,亂成一團,四散奔逃,遼軍追殺三十餘里,繳獲兵仗、符印、糧饋、資財無數,斬首萬餘級。
趙光義跑的倒很快,一晝夜狂奔三百餘里,天亮時遁至金臺驛,混亂中,宋軍一部分將領因皇帝失蹤,竟欲擁立武功郡王趙德昭為帝,耶律休哥因傷勢嚴重,不能騎馬,只能輕車追擊至涿州,宋軍殘部這才得以僥倖逃去。)
關於幽雲十六州:
燕雲十六州,又稱“幽薊十六州”是指中國後晉天福三年(938年)石敬瑭割讓給契丹的位於今天北京、天津以及山西、河北北部的十六個州。“燕雲”一名最早見於《宋史?地理志》。
公元936年,後唐河東節度使石敬瑭反唐自立,向契丹求援。契丹出兵扶植其建立晉國,遼太宗與石敬瑭約為父子。作為條件,兩年後,即公元938年,石敬瑭把燕雲十六州之地獻出來,使得遼國的疆域擴充套件到長城沿岸。
燕雲十六州是指
幽州(今北京)、
順州(今北京順義)、
儒州(今北京延慶)、
檀州(今北京密雲)、
薊州(今河北薊縣)、
涿州(今河北涿州)、
瀛州(今河北河間)、
莫州(今河北任丘北)、
新州(今河北涿鹿)、
媯州(今河北懷來)、
武州(今河北宣化)、
蔚州(今河北蔚縣)、
應州(今山西應縣)、
寰州(今山西朔州東)、
朔州(今山西朔州)、
雲州(今山西大同)。
幽、薊、瀛、莫、涿、檀、順七州位於太行山北支的東南方,其餘九州在山的西北,十六州大致是今北京、天津和河北北部、山西北部的大片土地。
遼王的寵妃 開卷 第45章 勸諫
遼景宗為報趙光義圍攻幽州之仇,兩路興師,大舉伐宋。
以燕王、南京留守、攝樞密使韓匡嗣為都統,就是大元帥,耶律沙為監軍會同耶律休哥率軍南下,韓匡嗣是昏庸之輩,此次以他為統帥伐宋,為失敗埋下了隱患。
耶律休哥率領北院的本部人馬跟隨韓匡嗣進抵滿城西郊集結,鐵騎蔽野,軍容嚴整。
玲瓏以為打仗是要在野地裡搭起帳篷,沒有想到大軍卻是進駐了滿城,她和耶律休哥同住在一間屋子裡。
第一天大軍剛剛進駐,大家都忙的不可開交,玲瓏反而閒著沒事。
第二天天還沒有亮,玲瓏就被耶律休哥吵醒了,睡眼朦朧的伺候他穿衣梳髮,經過了昨天的實習,她對“安心”的工作已經上手了,反正她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