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
李世民慢慢抬頭了:“這才是你想說的話,對不對?”
唐瑛猶豫了一下,點頭了:“是。商人追逐利益本無可厚非,他們地位低下是歷史的錯,不是他們的錯。我一向認為,不要看一個人的出身和身份,只要他做的事利國利民,沒有傷害國家和百姓,政……朝廷就應該讓他們發揮所長,鼓勵他們的行為,而不是一味的歧視和區別對待。”
李世民微微一笑:“這……也是你的自身體會?我想,你開那個醋坊,一定受了不少委屈,要不要我去打個招呼?”
唐瑛沉默了一下,再次感受到了古今觀念上的差距:“秦王會錯意了,唐瑛的兄弟從來不做大生意,他們不會,我也不會。再說,秦王能用強權對我一人法外施恩,那你能對天下商人都法外施恩嗎?一家一戶得了恩典而不上稅,不繳納該繳的稅賦,別的商人會怎麼想?天下人會怎麼想?朝廷中的官員要是都學了秦王,那麼,大唐還能迎來強大的明天嗎?”
李世民撓頭了,他不過是好心想博得心愛女子的一笑,怎麼就變成十惡不赦的源頭了?這可簡直是……唉,長嘆一聲,李世民苦笑:“洛口倉你的莊子以後會是你的封地,按照朝廷的規矩,本來也能給你一些優撫的,我只是不想你那麼辛苦,所以,提前打個招呼,也不算徇私枉法吧?至於那些商戶,的確不該遭受搶劫。”
唐瑛再次低了頭,她此刻還不明白為什麼那裡會成為她的封地,但,李世民那種要給予她特權的想法讓她有些不安,因為,李世民的語氣裡明顯含有那種你是我的人,我享受什麼權利,你就能沾什麼光的霸道:“秦王……我,我,你有心,我只能說聲謝謝。可是,我還是不希望你開這個先河。如果秦王明白了我的意思,就請你下令吧。”
李世民促狹地一笑:“好,既然是你的請求,本王就給你這個面子,我明天就讓杜如晦重申軍紀,不許再在城裡胡來了。”
瓦崗三年 第一百九十七章 用心(二)
第一百九十七章 用心(二)
唐瑛輕輕鬆了一口氣,不管李世民如何想,只要他願意做就好:“還請秦王下令,不再封鎖城門,任由百姓出入,並鼓勵商戶出去行商。”
“不行。”李世民願意聽從唐瑛有利的建議,但,有些戰略上的安排他卻不同意唐瑛的看法:“暫時不行,王世充沒死,他的勢力也沒有完全歸順我大唐,商人此時出城,帶出去和帶回來的人就無法掌握。過一段時間,等河南穩定了,再說吧。”
談到與戰局有關的這些問題,唐瑛自然辯不過李世民,雖然她很想說,現在放商人離開,把洛陽的訊息傳播出去,更能加快那些人的歸順,可……聯想那些到被搶劫的商戶,他們出城後,恐怕會起到相反的作用,唐瑛很乖地閉口不言了。
李世民看她一眼,微微一笑,起手拿過一本文書看了起來,邊看邊說:“你也累了一天了,明天事情還多,先去休息吧。以後,等忙完這段日子,你慢慢把你那些重視商戶的道理講給我聽。我知道你話中有些道理,只是,眼下確實沒有時間細談。”
唐瑛嗯了一聲,慢慢走出了房間。是呀,時代的鴻溝不是那麼好逾越的,何況是上千年的思想轉變。她能做到的,只是盡力把一些聽起來能入耳的道理講給李世民聽,至於能不能產生效果,能產生多大的效果,她也不知道呀!
唐瑛走出房間後,李世民卻。停下了手中的事情,呆呆地看著房門思索起來。為什麼他身邊的這些文人謀士,沒有一個能說出商人獲利也能帶動國家富強的這種看似簡單的道理,唐瑛能說出,是因為她的想法一直就這麼與眾不同,還是僅僅因為她在自己面前說話並無顧忌之處?那麼,在他身邊的這些人中,會不會有人也明明知道這個道理,卻因為種種顧慮不肯說呢?
第二日一早,李世民升帳議事,一。臉的黑線讓前來領命的屬下和將軍們都戰戰兢兢起來,連李元吉也有些坐立不安。
李世民環視一下眾人,鼻子裡。冷哼一聲,聲音不重不輕,卻威嚴十足:“本王聽說城裡發生了數起搶劫大戶的行為,誰幹的?站出來。”
唐瑛站在李世民身邊,聽他突然來這麼一句,就是。一愣,這位的態度怎麼跟昨天相比差了這麼多?轉性是不是轉的太快了?
下面的這些人卻有些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有的。搖頭,有的低了頭,有的左顧右盼,都不吱聲。
李世民見沒人回話,他冷笑一聲:“在城外辛苦大。半年了,好不容易進了城,不撈點財寶,心裡不甘,是不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