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18部分

的地方戳著,正給李世民展示著什麼,看的他也好奇起來。

“這是什麼?”

突入起來的聲音把李世民和唐瑛嚇了一跳,兩人忙回頭一看,趕緊起身行禮。

“參見陛下。”“拜見父皇。”

“不必拘禮,都起來吧。”李淵一邊說著,一邊蹲了下去,看著那坑,學了唐瑛,拿起木塊往坑壁上壓,覺得壓過的地方硬硬的,有種很牢靠的感覺:“這是什麼東西?陷馬坑?”

唐瑛笑了笑,蹲在李淵身邊解釋:“不是,這就是臣跟陛下提起過的那種小水窖。”

“哦。”李淵點頭,旋即更好奇了:“這就是水窖呀。二郎不是已經在幷州弄了嗎?”

李世民這時才回話:“回父皇。兒臣得到那邊的反饋訊息,說是水窖的蓄水能力不行,經常是蓄滿了水,沒多久就沒了,裡面的水流逝很嚴重,故此才再向唐瑛請教的。”

李淵點點頭:“哦,你們在談論如何不讓水流逝,朕聽到一些。”

唐瑛笑回:“水窖裡蓄的水,肯定會流逝的,但流逝的速度卻可以降低到最小。臣就是在向秦王演示如何把流逝控制到最小。”

“嗯,給朕講講,朕也來聽聽。”

“是。”唐瑛一點也不矜持,指著李淵屁股後面不遠處言道:“陛下身後也有這樣的一個坑,是我們昨天挖的,挖好後就灌滿了水,但今天去看時,浸水加蒸發,就去了一小半,可見那個坑的蓄水功能很差。”

李淵聽話地轉身過去,看了看那個消失了一截水的坑,又回到剛才的那個坑前:“這兩個坑的區別在哪兒?”

“陛下現在看的這個坑,一來,坑壁和坑底的土層都比那邊那個夯的更牢更結實,還用黍米湯和草漿裹了一層碎石子,如同城牆一般覆蓋一層,保證了不滲水性。另外,臣還做了一個木板外面包泥漿的蓋子,灌滿水之後,把口子給蓋上,這樣就減少了水的蒸發。過幾天,咱們再來看這個坑,保證水的流逝就幾乎沒有了。”

李淵點頭:“還有點複雜,不是隨隨便便挖一個坑就行的。”

唐瑛笑回:“當然有點複雜,但工藝性並不很強,材料也不難找,建設成本很小,作用卻很大。幷州現在建設成功的小水窖,工藝就簡單了點,像挖水井一樣,那就起不到水窖的作用了。殿下回去以後,派人把咱們今天演示的過程告訴那邊建設水窖的百姓,改善一下,水窖的作用今冬明春就能顯現出來了。”

李世民應了一聲,在心裡默默盤算,如果水窖的作用在明年能顯露出來,他是不是該讓自己轄區內的所有地方官吏,都去動員百姓家家建設兩個。按唐瑛教授的辦法,建設小水窖的錢,朝廷無須多出,百姓自己在自己家的農田裡動手,完全能節省朝廷開支。只是,黍米湯的需求量會很大,不知道能不能供應的上,這筆開支也不是小數目,要預先規劃安排出來。

李世民在想自己的事,李淵的興趣卻還在水窖上,對農田有作用的設施,他都非常關注,因為大唐眼下最重要的事,就是要儘快在全天下恢復農業生產。

仔細地觀察了那個微型水窖一會兒後,李淵問唐瑛:“就這麼一個坑,就能起到你說的那種旱澇保收效果?真有這麼好的話,哈哈,咱大唐可就不怕什麼天災了。”

唐瑛笑道:“陛下,光靠一個水窖,肯定起不到那麼大的作用,不過,做的好的話,大旱之年的人畜飲水問題,應該能解決大半,而大澇之時,也能起到一點儲水的作用。至於農田澆灌和排水,還有防災上的作用,水窖就不行了,要靠水庫才行。”

“水庫?”李淵想了想:“水庫的修建始於周,然千年以來,似乎除了灌溉,也沒什麼你說的防災功能吧?特別是大旱之年,別說水庫了,連大河也會乾枯。”

唐瑛沒李淵這麼豐富的歷史知識,但她卻在皇宮的藏書閣裡看過《水經注》,加上一些後代的科學研究,自然比李淵的見識要高了那麼一點點,因而從容應對道:“陛下所言極是。然,這不是水庫沒作用,而是人為因素遏制了水庫在防災上的作用。”

“哦?”李淵抬眼看看和他一樣聽的全神貫注的李世民,方笑道:“說仔細一些。”

“在以前,除了特別的年代,歷朝歷代的朝廷都很重視水利設施的建設,因為這關係到糧食收成和國家稅收的問題,水庫的建設更是以灌溉為主,往往都是以人工湖代替了真正的水庫。臣在《水經注》上看到的記載多是如此。不是說這些做法不對,而是說,這些做法還不到位,將水庫真正的調節功能給忽視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