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13部分

馬邑城的百姓損失慘重不說,李淵用兩年時間精心訓練的六千精兵戰死三千餘名,又被高君雅送給王仁恭兩千去防守被突厥搶掠過的馬邑,只帶回來一百多人。而那些被高君雅丟棄的傷兵在一個多月後也回到了晉陽,李淵看到這些傷兵的時候,虎目中的淚水就再也忍不住了。

李淵心疼呀,得到傷亡的訊息時,他連話也說不出來了,他的心血呀,就這樣白白葬送在高君雅這個混蛋手裡了。那一刻,李淵殺了高君雅的心都有。

不僅李淵,李世民也很想殺了高君雅,特別是看到高君雅輕描淡寫地描述失敗過程的時候,那種毫無羞恥感,毫不在意將士傷亡的樣子,李世民真的很想拔劍殺人。如果不是劉文靜將他拉出大堂,李世民一定會不顧一切地殺了高君雅。

劉文靜做的對,他不是不恨高君雅,他也恨。高君雅的兵敗將他寄希望的李家精兵損失了大半,這樣一來,李淵起兵造反的可能性或許會無限期延長。但是,劉文靜是謀士,他知道輕重緩急,知道這個時候,不能殺高君雅,甚至不能得罪這個人。

“世民,你一定要冷靜下來,高君雅不是小人物,也不單單是你父親的手下,殺了他會引起嚴重的後果,甚至在我們還沒有造反之前,就引來周圍官軍的圍剿。因為,殺他就等於公開造反,皇帝會下令讓太原周圍的官軍前來圍剿我們,楊玄感的昨天曆歷在目呀。”

劉文靜說的對,高君雅不是一般的人,他是隋煬帝的心腹,是楊廣派到李淵身邊進行監視的心腹。也正因為高君雅有這種身份,李淵的怒火再旺盛,也不敢把他怎麼樣,在不痛不癢地指責了高君雅幾句後,還是讓他一根毛也沒少地離開了唐公府,回去逍遙自在去了。不過,這筆帳深深地埋在了李淵的心裡,他會和高君雅算這筆帳的,總有這一天。

盤旋在唐公府上空的陰霾還在加重,李淵短期沒有找到殺高君雅的機會,卻等到了皇帝的使臣,馬邑之敗讓皇帝大怒,使臣將皇帝的怒氣帶來了,李淵被皇帝以縱虜為患,兵敗辱國的罪名下獄,擇日押送江都治罪。同時被撤職捕辦的還有馬邑郡守王仁恭,他被下旨收監待斬。

在隋朝這個重視軍功的時代,戰敗的將軍會受到嚴厲的處罰,戰報到達江都後會引起什麼樣的後果,李淵也不是沒有想過,但楊廣這種不顧任何情面的旨意還是讓李淵覺得苦悶,在感到一絲冤屈的時候,李淵想的更多的卻是另外一件事:皇帝在借題發揮,想要他的命了。

指揮這場敗仗的是王仁恭和高君雅,不是李淵,按理說,李淵頂多是用人不當,申斥處罰都可以,卻用不著押解江都治罪。李淵又一次想起了楊廣對“李”字的仇恨態度,想起了那個十八子做天下的傳說。

“二郎,這回為父是凶多吉少了,皇帝看樣子是想借機剷除咱們李家。你要儘快通知你大哥他們,讓大家做好準備,先保住性命再說別的。”

坐在太原府的監獄中,李淵卻沒有半點不自在。有劉文靜的暗中照顧,有裴寂等人的上下活動,李淵沒受半點罪。出手再大方一點,李世民的探監自然也跟在家裡拜見父親差不多。

“父親,兒子的意思是,咱們乾脆反了吧。如果早些起兵,也不至於……”

李淵伸手摸摸李世民的頭,搖搖頭,這個二兒子,還這麼衝動,讓他怎能放心:“二郎,你還是這麼心急、衝動。劉文靜與你一樣,一心要起兵,起兵,可現在是起兵的時候嗎?”

李世民不明白李淵為什麼這麼猶豫,難道真的要等皇帝屠刀砍下來才反抗?那樣就來不及了:“父親,兒子與劉文靜他們都商議好了,幾百精壯也悄悄安排到了太原府。只要您一聲令下,我們馬上佔領這裡,帶您出去。您在太原城振臂一呼,幾萬人馬不難聚集。晉陽那邊,長孫叔叔和劉弘基已經做好了準備,這邊一起兵,那邊馬上呼應。兒子敢說,用不了一天,我們就能控制太原了。”

“二郎,控制太原以後呢?你想過嗎?太原周圍有多少軍隊,你算過嗎?你大哥他們怎麼辦,你又想過嗎?”

“這……”李淵一連三個問題真把李世民難住了:“控制太原後,晉陽不需要打也能拿下,其他的,有太原在手,我們應該能對付其他軍隊吧,那些人都不行……”

看到李世民猶猶豫豫的樣子,李淵嘆氣了:“我人到了這裡,晉陽的軍權已經完全落到了高君雅和王手裡,這兩個人名義上是我的副手,實際上是幹什麼的,你也清楚。太原周圍的部隊沒有五十萬人馬,也有二十萬,能眼睜睜地看著咱們起兵不管?不管是出於私人目的還是忠君,這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