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朝廷內部勢力公開的決裂表現,是一部分貴族多年不滿的集中爆發。
如果說,開挖大運河和三徵高句麗對百姓造成了巨大影響,逼得他們不得不反,那麼,隋煬帝楊廣和他老子隋文帝楊堅對貴族階級的清洗就是楊玄感等人造反的主要原因。
楊堅自己就是造反起家的人,他深感士族門閥對政權的威脅地位。因此在他晚年,就對貴族勢力進行了打壓,許多開國功臣被驅逐或殺戮淨盡。那些剩餘的貴族表面噤若寒蟬,實際上的憎恨和不滿卻在不斷積累中。
隋煬帝楊廣完全明白父親的用心,繼續打壓和控制貴族勢力在他上任後也是重中之重。不過,他採取了與楊堅不一樣的手段,那就是軟刀子殺人。他不僅要這些貴族的命,還要革去他們賴以生存的根,這就是權利掌握者的擴大化和平民化。
隋朝建立之初,在政權階級上還是繼承了南北朝時期門閥政治的餘韻,貴族與平民仍然是兩個世界。貴族子弟一生下來,就註定要進入中央權力機構,成為人上人,而平民永遠是平民,再有本事,沒有特別的機遇,也只能是低人一等。
基於這種情況,隋煬帝楊廣上臺之後,首先就推出了他諸多政治發明中最有名的一個:科舉制。科舉制打破了門第、地域、年齡界限。平民透過科舉就能一舉成名,這不能不說是打破貴族階級壟斷的最有利手段。這一手段後來也被整個封建王朝繼承,成為一千多年裡中國最主要的人才選拔手段,並一直延用至今。
在實行科舉制度為國選官的同時,大業五年,楊廣又“制魏周官不得為蔭”,使那些無功受祿的關隴貴族子孫不得再靠門蔭得官爵。這一規定,一舉打破了家族權力繼承製度,徹底剝奪了門閥貴族子孫們的享樂生活,敲響了門閥制度滅亡的喪鐘。
比起隋文帝楊堅的血腥手段,楊廣的手段顯得很隱蔽,也很有效。然而,那些門閥貴族並不是個個都是肉粥白痴,他們也很清楚地看到了楊廣的用心。面對日益削弱和消失的權利,他們中間反對隋煬帝的勢力也日益強大起來,並隨著楊廣徵高句麗的失敗,一下子爆發了出來。這就是楊玄感造反的真正動因。
但是,楊玄感造反的時機選擇明顯不對。雖然那些舊勢力的門閥貴族是反隋煬帝的,而那些透過自己努力和科舉成為新一代貴族的人卻並不認同楊玄感的造反,相反,他們積極主動地對楊玄感進行了快速的討伐之戰。
因此,隋煬帝才釋出了調動兵馬鎮壓楊玄感的命令,各地的掌權官員也紛紛對楊玄感發動了討逆之戰。楊玄感的造反雖然吸引了十餘萬農民的參加,和訓練有素的正規軍相比,這些人卻實在是沒有什麼戰鬥力。最終在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裡,造反大軍被打的支離破碎,楊玄感本人也兵敗自殺身亡。
發生在大業九年(613年)的楊玄感兵變雖然很快就被鎮壓了,但這次造反也喚醒了民眾的血性。從這個時候起,收到各地有人造反的訊息就成了隋煬帝的家常便飯,但是隋煬帝卻並沒有將他們看在眼裡,在他看來,這些百姓不過是烏合之眾,就像跟隨楊玄感的那些民眾一樣,軍隊一到,就消滅乾淨了。所以,隋煬帝依然將心思放在了征伐高句麗上,並在大業十年(614年)再次兵徵高句麗。
隋煬帝的第三次征伐終於獲得了勝利。無法跟地廣人多的大隋朝相比,高句麗經過這幾次的苦戰,已經耗到了糧盡人無的境地,不得不乞降求和,隋煬帝終於得到了他想要的結果。雖然他還不是很甘心,但依然高興滿意地回兵了。
在高句麗取得的勝利並沒有讓隋煬帝高興太久,因為全國風起雲湧的起義浪潮此時已經越演越烈。不知道是看不起起義軍的能力,還是覺得面對這些事情心煩,隋煬帝很哈皮地不去理睬這些起義,反而跑去北巡,結果被突厥人圍困在雁門。好在這時他的周圍還有不少人對他抱有希望,解圍的工作很順利。
然而,隋煬帝並不會因為這次北巡事故就放棄他旅遊天下的興致,再說,好不容易將大運河貫通了南北,不走走也對不起自己不是。於是,在大業十二年(616年),隋煬帝再下江南。而這次的南下,隋煬帝就永遠地留在了江南,再也回不去他的東都洛陽了,當然,距離長安,就更遠了。
…………………………………………………………………………………………………
就在隋煬帝很哈皮地到處旅遊的時候,楊玄感造反的後果正在擴大中,其中一個關鍵人物浮出了水面,帶動了瓦崗寨快速發展,也使得瓦崗寨在短時間輝煌後,離開了歷史舞臺。這個人,就是跟隨楊玄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