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47部分

硬向高墌城方向突圍。 ”

李世民點點頭:“分析地有道理。 你再說說,如果你是劉文靜,會向哪個方向突圍?”

“向南。 ”

“南?回長安?”

杜如晦肯定地點頭:“對,就是不回長安,也要儘快找到可能的援軍前來解救高墌城之危。 劉文靜雖然自作主張出擊,但他並不是莽夫,大敗之下,一定會想到秦王您還在高墌城,而薛舉一定會全力進攻高墌城。 即便不為了立功贖罪,就是為了秦王您,劉文靜也會去找援軍來解救高墌城。 ”

李世民頻頻點頭了:“分析地好。 劉文靜……唉,膽子太大了。 杜如晦,我們下一步該怎麼做?是堅守高墌城等劉文靜找來援軍再與薛舉一比高下,還是暫時放棄高墌城,回長安搬兵再戰?”

“回長安。 ”杜如晦沒有絲毫的猶豫,這個問題,他和房玄齡、長孫無忌他們早就商量過了,他來找李世民,也是為了提出這個建議。

“理由?”

“理由有三。 一,我軍經此大敗,軍心渙散,毫無鬥志,經不起西秦軍多次衝擊了。 二,高墌城已成危城,守,是守不住的,白白犧牲將士性命而已;三,誘敵深入。 ”

前兩個理由,說的好聽,其實就是打不過只能跑的解釋,而最後一個理由,杜如晦一說出口,李世民眼前就是一亮:“好,就這條。馬上傳令,軍不卸甲、馬不卸鞍,全軍造飯,全體飽食,然後,帶上三天的熟食,下半夜出東門,撤回長安。 ”

“遵令。 ”杜如晦馬上轉身就跑。

“等等。 ”李世民突然想起一事,趕緊叫住杜如晦:“派人把庾立找來。 ”

“是。 ”

半個時辰後,庾立氣喘吁吁地跑了過來:“秦王,您找我?”

“庾長史。 ”李世民頓了一下,才慢慢把自己的決定告訴庾立:“所以,我派人請你過來,想讓你安排百姓儘量不發出聲響地撤離高墌城。 ”

庾立對李世民做出的撤離決定似乎沒有感到吃驚,他冷靜地詢問:“秦王準備何時動身?”

“下半夜。 西秦人打了一天,下半夜一定睡的很死。 ”

“好,臣馬上去安排大軍撤離的有關事宜。 ”

李世民皺了一下眉頭:“庾長史,我讓你安排的是百姓的撤離。 ”

“城中百姓早在西秦大軍到來之前就遣散了大半,沒離開的不是老弱病殘,就是無法說服其離開的人。 所以,秦王不必為高墌城百姓擔憂。 ”

“庾立,你是個人才呀!回長安後,本王一定向父皇稟明你的功績。 ”李世民這番話出自於真心。

“臣身為地方官員,自當作好份內之事。 ”庾立躬身回答,沒有絲毫的得意之色。

“好了,你去安排吧。 ”

“是。 臣告退。 ”

半個時辰後,另一個不幸的訊息被證實,藺興粲也戰死了。 到現在,八大總管中,慕容羅睺、藺興粲戰死,劉弘基、李安遠、丘行恭下落不明,劉文靜也沒有音信。 回來的其他人,身上也帶了輕重不一的傷勢,再戰的能力沒有了。

聽到藺興粲的死訊,李世民已經沒有了白天的憤怒與痛苦,他沉默了片刻,再次重申了子夜出發的命令。 死者已逝,生者才重要。

夜裡丑時,僅剩下不到兩萬的唐軍整肅全軍,悄無聲息地從東門慢慢撤出了高墌城。 李世民不是第一批撤出的,相反,他雖然躺在擔架上,卻是最後一批離開高墌城的人。 不顧眾人的反對,李世民堅持率領他的親衛隊和逃回來的精銳騎兵,約有三千人在大軍身後斷後。

李世民要最後走,有一個人卻不肯走,他就是庾立。 見庾立把自己送出城門後,轉身要回城,李世民愣住了:“庾長史,你……”

“秦王快走,臣為秦王堅守一天。 ”

“不行。 大軍已經撤離高墌,城裡剩下的都是老弱病殘,根本沒有守城的能力。 ”

庾立不為所動:“情況危急,請秦王先走,臣一定會死守高墌城,盡力拖延時間。 ”

李世民想了想,放緩了語調:“庾長史,你聽我說,真沒有必要留守,大家一起走。 ”

“秦王的安危比什麼都重要。 臣守土有責,請秦王不必為臣考慮。 ”

見無法說服庾立,李世民感動之餘,也只能聽之任之:“庾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