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世民依舊冷笑:“不忙,再等等。”
“唉。”長孫無忌嘆口氣,暗地裡思考著該去找找房玄齡了。
李淵在等機會,李建成在等皇帝的決心,李世民在等父皇的絕情,臣子們在想如何延續平衡。等待的過程有時候很漫長,有時候卻很短,短到了僅一天的時長。
武德九年六月初二,早朝的議題依舊是旱災和救災,群臣雖然對昨天的異常天象很是不安,但卻都知道沉默是金的古訓,絕口不提昨日之事。然而,老天爺卻不肯安生,就在李淵將要宣佈下朝的時候,太極殿外的臺階上氣喘吁吁地衝上來一個兵部的值日官吏。
“陛下,快馬來報,突厥鬱設射可汗數萬騎兵渡河入塞,屯兵河南,包圍了烏城。”
烏城?數萬兵馬?李淵騰地直起身子,直直地盯向送上軍情的人,有些不相信自己的耳朵。烏城可是西北邊界上的重鎮,此處失守,西北邊關就被開啟,不僅突厥人,就是吐谷渾的兵馬也可能趁機打進來,是個至關重要的防守要地。
大殿上的群臣此時也是一片譁然。雖說這幾年裡,每到春末夏初,突厥人就會發起一次又一次的侵擾之戰,但這種大規模渡河兵圍要塞的行動,還是很少見的,而且還是在突厥可汗的主力被擊退之後,這讓大家的心裡都有些不安起來。
李淵心慌了片刻後就鎮定了下來。突厥人的短處他很瞭解,雖有數萬騎兵,但攻城卻是弱項,要想短時間裡攻下防守嚴密的烏城,也是絕不可能的。但這並不意味著朝廷就可以不用理睬,派兵前往解圍和助守是一定的。
“烏城解圍事關重大,眾愛卿有何建議?”
李淵詢問的意思就是讓大臣們拿出一個是打是和的意見。這也是幾年來的慣例了,每到與突厥人有大的軍事對抗時,總要提到打還是和的問題,雖然近年來是打多和少,但,每次大戰也總是以和為結果。
“打。”
“速派強兵去解圍。”
“不是才打勝了幾處嘛,派精兵強將去,頡利都被打跑了,還怕一個小可汗不曾。”
“當派使者質問頡利,已經講和卻再次入侵,實在是背信棄義……”
一片喊打之中,也夾雜了幾聲老學究的不和諧之音,惹得李淵直翻白眼。聽了一會兒,跟以前一樣,有創意的點子沒有,瞎起鬨的居多。想了想,拿眼睛看了看裴寂,再往右邊看了看,沒看到李世民,李淵的眉頭就是輕輕一皺。
裴寂多懂得看李淵的眼色呀,忙上前一步稟奏:“臣認為,應當馬上派大將帶精兵前往烏城解圍。”
李淵緩緩點頭:“依你之見,派何人領兵為好?”
裴寂低頭躬身回道:“右武威大將軍李藝、天紀將軍張瑾的駐軍處距離烏城最近,臣以為,陛下可命其帶兵前往支援。”
李淵點頭:“也可。不過,他們的人馬有限,面對數萬敵寇,怕是不夠吧?”
下面的群臣一聽,皇帝在暗示了,這仗不僅要解圍,還要狠狠地打一場,這說明,光是李藝一支人馬不夠用了,要另外派遣大軍過去了。大家一領會皇帝的意思,眼光就齊刷刷地往右前方看,這一看,都注意到了,秦王今兒沒上朝,怪不得沒人站出來要求出兵呢。
李淵把眾人的表情都看在眼裡,這心裡就是一氣。都過去這麼多年了,一提起出兵抗敵,所有人還是隻想到二郎,難道,堂堂的大唐朝野,就再也找不出一個可以替代二郎的人了?這樣下去,還怎麼削減二郎的軍權,怎麼剝去他手中的權利,怎麼壓制他在軍隊中的威望,怎麼解決這一隱患呀
看到了皇帝鬱悶的目光,裴寂拿眼睛找太子李建成了,正好李建成的目光飄過來,兩人迅速交換了一個眼神後,李建成跨出行列,站在了御座前。
“兒臣有奏。”
李淵嗯了一聲,看向李建成。目光中有疑問,也有期待。
“突厥入侵人馬雖有數萬,然並非不可戰勝。兒臣推薦齊王領長安精銳,再調集秦州、靈州、通州、幷州的精兵,與李藝、張瑾等彙集與烏城,徹底殲滅這股入侵之敵。”
“四郎……”
李建成沒有抬頭,繼續說道:“兒臣瞭解齊王,幾年下來,加上通州練兵,齊王完全可以勝任大軍統帥了,請父皇放心。”
李淵原本期望李建成能自薦,雖然他並不打算答應,但太子有這種表現,卻是他所希望的。沒有聽到期望中的自薦,李淵的心裡有一絲的不滿,但片刻之後,李淵對李建成的推薦卻動心了。
三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