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漪想在宮裡子憑母貴,一個宮女所生的皇子,出生便不得寵,爬上那個皇位,不知炎帝付出了多少努力。
“後來,二哥被封楚王,一直鎮守荊湘,再後來戰死長眠山;那個灑脫自在的四哥被查出鴆酒害死太子被髮配涯州,因水土不服患上瘟疫而亡。只有那個向來看著懦弱的三哥活了下來,成為大周的君王。”長公主看著清漪,滿眼悲痛,“二哥料事如神,怎麼連敵軍的埋伏都不知曉?我也終不相信四哥那樣隨意灑脫的人會弒兄,他和太子哥哥雖不是一母所生,可他們之間便如太子哥哥和二哥一般親,你說他為何要害太子哥哥?為了權嗎?可最後活下來坐上皇帝寶座的人不是他。”
長公主的語帶怨憤,雙目狠狠盯著牆壁上那副被扎得千瘡百孔的畫,嚴肅而沉靜地,“寧兒,進宮去吧。”
清漪看著長公主多變的神色和怨恨的語氣,揣測她的言外之意,“姑姑是懷疑這所有的事是一樁早就布好的陰謀?主使便是這牆上之人?”
“如果你不願意,我不勉強你。”
清漪想起了她昏迷醒來的那天,自己的孃親將她託付給劉方的事,孃親早就知曉事情不妙,可是可她明明是郡主,為何劉方不將她送入宮,按理說楚王和楚王妃戰死,皇室怎麼也會厚待她這個遺孤,可是劉方沒有,後來更要辭官歸隱,卻被皇上派人暗殺,原因便是貪贓枉法,但這樣的理由她是不信的。劉方素來為人節儉,辦事公正嚴謹,對人和善,她想教她“仁、義、禮、智、信”的人如何會作出危害大周社稷的事。
清漪抬起頭,一臉無波,“姑姑,我去。”
長公主的眼中閃過一絲亮光,“你可要想清楚了,宮裡面暗潮洶湧,處處是危機。”
清漪猶豫片刻問道:“姑姑,這畫像之人是不是當今皇上?”
長公主不語,片刻之後點點頭。
清漪下定決心,“我會小心的。”
清漪跟隨長公主從祠堂裡出來,便見齊管家等在湖邊,似乎是有什麼急事。她們二人飄落至湖邊,齊管家走過來,道:“公主,有個黃衫女子在府外徘徊了很久,問她什麼事她卻什麼都不說就走了,我派人跟蹤,發現她最後進了上官府。”
長公主若有所思,“該是御史大夫的千金。”
清漪寫了封信託人交給淇相和郝伯,說自己有些事情要處理,便不回去了。在長公主府梳洗打扮一番,跟紫鳶作同樣婢女的裝扮,然後便隨長公主出門。
長公主端坐在馬車中央,清漪和紫鳶分別做於兩旁。馬車向西走行了一段路程便轉向正北,往建泰宮的南門——午門駛去。一路上紫苑給她交代宮裡的規矩,並讓她熟記建泰宮的地形圖。
建泰宮週迴五百丈;南為午門,開五門,正中為丹鳳們;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各開三門;北為玄武門,只一門。所以共開有十二門。午門內有宮牆環繞,過午門有五座石橋組成的五龍橋,橋下為內御河。過了橋為泰和門,內為正殿泰和殿,殿前左右為文樓、武樓。後為明和殿和宣和殿,每座殿都有宮牆隔開。這三座殿是建泰宮最重要的三大殿,構成宮城“前朝”的主體部分。
泰和殿——三大殿的主體,上蓋琉璃金瓦,雙簷重脊,雕樑畫棟,朱漆描金雕花的門窗,熠熠生輝。這裡是皇帝舉行重大典禮和接受文武百官朝賀的地方。泰和殿的後面是明和殿,像一座亭子,四面出簷,滲金圓頂,殿頂上還綴有碩大的金球一顆。殿旁東有中左門,西有中右門。每逢春節、冬至和皇帝的生辰,皇帝都要在這裡先行接受內閣大臣和宮廷執事人員的參拜,然後才去明和接受百官的朝賀,最後再去後面的宣和殿。
相比“前朝”的威嚴莊重,北部內庭建築佈局疏朗,形式多樣,山水園林,風景如畫。
迷濛的月色和輕煙籠罩著寒後庭中央巨大的蓬萊池,湖畔的垂柳隨風舒捲。放眼望去,高樓殿宇隱在樹叢中,熹微燈火散佈在各處,遠處蓬萊池的一側一座高高的樓閣聳立在湖邊,隱隱約約傳來瑩瑩歌舞之聲。
長公主指向那座高樓,“九華殿。”
跟隨長公主著朝著燈火密集之地走出,人也越來越多,不時可見宮女和太監經過他們身邊,見到長公主時紛紛行禮。
經過幾座殿宇,又慢慢的安靜下來,清涼的石板路上,兩側旁的山桃和紅梅在黑夜裡悄悄開放,又隨風輕輕飄落。行過一座石橋,便來到一座院落前面。抬頭見院落的牌匾上書著“長信宮”,在門兩側燈籠的照耀下金光閃閃。長信宮是太后住的地方,整座宮殿建在一座五六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