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的小人像,原本只是為了逗弄女兒開心的道具,沒想到漸漸傳開之後,不光是王家的家裡人喜歡,還在合肥城裡也風靡了起來。
總之,當王心怡折騰照片的時候,就已經被大人們認定“人雖小,但,會享受”。加上,她在小王莊上,自己小屋的佈置,以及她倒騰出來的q版小像,就很是輕鬆的說服程媽,同意讓王心怡自己佈置她以後的小院子,也就是我們俗稱的“閨樓”。
閨樓佈置
果不其然,王心怡6歲上,王爸發通告,三個孩子,從此自立門戶,要開始單個獨居的生活了。各自的屋子,就安排在原來預備著的,第三進的院子裡。
原來第三進院子的大院子,剛搬進來的時候,還是光禿禿的一片,現在,經過這麼些年的經營,已經是頗具大家花園的氣勢,各個季節,也能看見各色花草了。
三個孩子的屋子,就在花園的後方。兩個男孩子的房子還好佈置,女孩兒王心怡的閨樓,不光是她自己,程媽對其煞費苦心,就是不怎麼理會家裡內務的王爸,也很是上心。就連王家的女性長輩們也跟著操上了心。所以,這個閨樓最終佈置的結果,各方都很關注。
王心怡的閨樓,建在一個小院兒裡。穿過後花園,往左是哥哥們的屋子,往右就是她的地盤。
小院兒兩側的牆壁,用了大型的瓷磚排滿了整個牆面。為了不顯得單調,瓷磚還用上了彩色,最後,弄出的效果,就是兩幅花朵盛開的圖案。一幅是粉蓮朵朵開,一幅是富貴牡丹圖。即清雅又高貴,大人們都說好,王心怡自己也很是喜歡。
古人說:“寧可食無肉,不可居無竹。”中國園林的一大特色,就是“松、竹、梅”歲寒三友,“梅、蘭、菊、竹”四君子。縱觀古今,愛竹、書竹、畫竹、詩竹之士,不僅喜竹之外形,更愛竹之內涵,無不把竹子當作做人之楷模。因此,人們喜歡在房屋周圍、庭園、公園裡種植竹子。
雖然,沒有梅的俏姿,菊的豔麗,蘭的芳香,松的雄偉。然而,竹的高節、正直的胸懷,卻讓王心怡特別的喜愛。
所以,一進來小院子,就是一大片的翠竹林。因為出了小院,就是大花園,所以,這裡,王心怡力主栽上竹子。隔絕了花朵的芬香,自成一方天地。這裡的竹林,四季常青,挺拔秀麗,色彩繽紛,千姿百態。加上時不時的,被王心怡用小珠空間裡的泉水澆灌,更是蔥翠可愛的緊。
其實,種上這麼一大片的翠竹,還有一個王心怡自己的私心,那就是,為了她練功的需要。有高高的竹林作為阻隔,隱藏起來較為方便。
過了翠竹林,就是王心怡的閨樓了。那是個二層的小樓。
一進來,就是正廳。一水兒的黃花梨。中式的家俬排放在大廳的正中間。正對大門口的位置,放著一個大矮炕,兩邊各擺著兩個中式的桌椅。很是具有滿清文化特色。
從屋頂吊下來的,巨大的鏤空的木雕屏風,把這個正廳從矮炕處一分為二。
矮炕後面的,是個小客廳。採用了西式的簡易傢俱。王心怡在這裡,堅持用了後世的簡易沙發組合。
如此一來的安排,就形成了前面的會客廳,成了招待長輩們的地方,後面,成了招待平輩或閨蜜身份的會客室。
剩下的,一樓左邊成了餐廳和書房,右邊成了傭人們的住所。因為,三個孩子雖然獨居了,但是還是一家人一起,共同用餐的,所以,儘管王心怡的閨樓,不是全木質結構的,但是,她仍然很重視防火的工作。如此,在廚房沒開火的情況下,在她這個二層小樓裡,幾乎是沒有明火存在的。
這些年,王心怡是不停地折騰,雖然養在程媽身邊,但還是有了她自己的一批人手。程媽也只是吩咐趙嬤嬤的女兒,王杏兒看著她的身體,其餘的,一概不干涉。有時候,還會出手幫幫她。
比如,在王心怡鬧著要製作q版小像時,那個老手藝人,就是程媽友情贊助的。比如,之後王心怡按照漫畫風格倒騰的屏風。那個時候,王心怡還沒有銀錢支出的權利,當然,那些小屏風繡像,都是程媽發動家裡的丫環們,製作的。王心怡那麼多的q版簡筆繡,可都是無本買賣來著。因為,相比那些要求高超技藝的繡花圖案,簡筆繡可是簡單多了,所以,q版繡像,她可是累積多多。
這些小小的支援不算什麼的話,那麼在王心怡要做大屏風的時候,程媽的行動鼓勵,就不可謂不大了。
程媽不光是自己掏錢出來給女兒,還牽頭去求老祖宗、奶奶、大伯母,在她們那裡也拉了一大筆的贊助。
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