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個郎中雖然心裡滿是疑惑,對於吳三桂的舉動,他也不甚瞭解,可是吳三桂嘴裡的時候犒賞,卻是讓這個郎中滿臉興奮:〃小將軍放心,小的一定會盡心盡力醫治吳兄弟的。〃
得到這個郎中的話,吳三桂臉上放心了下來,他拉著李從年的手道:〃好兄弟,你現在這李好好養傷,等過些日子我在來看你。〃
〃多謝少爺關心,吳四就死了也值得了。〃躺在□□的李從年,面上滿是感動,雙眼盈眶發著誓言道。
〃咱們都是生死與共的兄弟,何必這麼見外呢!〃吳三桂安撫了一下李從年,又陪他說了一會話,然後轉身離開了帳篷。
而躺在□□的李從年望著吳三桂裡開的背影,卻是收起了那感動的表情,雙眼望著有些昏暗的帳篷,考慮著未來來。
當才發生的一切,不過都是為了讓吳三桂記住自己的恩德而裝的。既然已經受傷了,那把利益最大話,是後世作為一個小商人的李從年的處事準則。
既然已經來到這個時代,為了以後的生活,李從年不得不抱上吳三桂的大腿,因為李從年是吳家的家丁,他不抱吳三桂的大腿,有能抱誰的呢!
☆、第二章 大明時代
第二章 大明時代
黑夜裡,在孤寂的建昌城城頭上,燃起了一堆堆由木塊堆砌的火堆,把整個城頭照得通紅髮亮。
為了防備後金韃子的偷襲,城牆上的大明士兵,個個站得筆直,雙眼炯炯有神的睜大著眼睛,望著城下漆黑的夜空,那裡駐紮著韃子的大軍。
自從吳三桂救父會城之後,為了謹防韃子的奪城,整個建昌城上下風聲鶴唳,每個人的神經都繃得緊緊的。
在建昌城的知府衙門處,一盞盞明亮的燈籠,高高掛在衙門的房簷處,從衙門李傳來一陣陣喧譁的喝酒吵鬧聲,讓整個寂靜的建昌城,平添了幾許的生氣。
那是為吳三桂舉行的慶功晚會,本來在吳三桂衝出韃子大營的那晚,這個慶功會就應該舉行的。
只是當時吳三桂身上帶傷,再加上為了等朝廷,給吳三桂的任命書,這才拖到了現在。
憑藉吳家和祖大壽在遼東的勢力,保舉一個子侄為官,根本是一件輕而易舉的小事,何況吳三桂剛剛在建昌城立下了大功。
城牆上,身著家丁服飾的李從年,俯身朝黑漆漆城下望去,只見遠處的韃子大營裡,燃起的火把燈籠,猶如天空中的點點星光,寂靜而沈默。
這些韃子不簡單啊!建昌城下的韃子現在還不是清朝,清朝是皇太極稱帝之後,改得國號,現在的韃子叫後金,也叫建奴。
自從那日吳三桂衝出韃子大軍之後,韃子大營裡就沒有了動靜,他們只是把建昌城圍了個水洩不通,卻又不發動任何的進攻,
一直以來,李從年始終想不明白,為什麼堂堂的大明王朝,竟然會被只有幾萬人的韃子打到滅國,乃至入主中原,讓一直引領世家風潮的華夏文明,徹底的淪為了東亞病夫。
是我們漢人懦弱了?還是那些韃子個個猶如天神下凡,刀槍不入?
這個答案,來到大明朝已經十幾天的李從年,卻漸漸有些明白了。
〃我說小四啊!你那天真的好英勇,竟然替少爺當了韃子的刀劍。當時你不知道,少爺抱著你回來的時候,摸樣好嚇人。兄弟們真的好羨慕你啊!〃
這個時代的吳四,原本也叫李從年,和李從年沒有穿越前的名字一摸一樣,當初為了活命,作為李家村世襲軍戶出生的他,仗著一身武藝,只得賣身於吳家,做了一名小小的名家丁。
李從年心裡始終有些懷疑,是不是他們兩人原本的名字一樣,加上這個時代的吳四為了救吳三桂,陷入瀕臨死亡狀態。
他才現代穿越過來,到了這大明朝,可惜這些都是隻不過是李從年自己的推測而已,具體原因,李從年也是一頭霧水。
在建昌城裡的救治隊休息幾日後,傷勢已經大好的李從年,走出了救治隊,呆在裡面的這些日子,李從年都覺得自己快要發黴了。
在他療傷的這幾天,吳三桂每天都來探望他這個就命恩人,李從年從來沒有想到,有一天會成為吳三桂這個大漢奸的救命恩人。
當時吳三桂許諾給李從年親兵的待遇,並且給李從年一個承諾,可是李從年卻推辭了。
兩世為人的李從年知道,不管在什麼時代,只有低調才能活得更久,囂張和不清楚自己地位的人,永遠死得比別人快。
〃呵呵!〃聽見旁邊同伴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