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侯君集接下來的牢獄之災。
轉眼已入隆冬,李二詔令侯君集為交河道行軍大總管,薛萬均為副總管,侯山為騎兵先鋒隊及突厥等眾征討高昌。
大軍出發的時候前,侯嶽特意把侯君集和侯山請來,弄了案頭,占卜,求了籤,然後分別給了侯君集和侯山一個錦囊,侯山那個是在攻破高昌城時開啟,而侯君集那個卻是在進城後開啟。
這倒不是侯嶽故意裝神弄鬼,這是侯嶽做給侯君集看的,唐時人信占卜,信解籤,再加上,侯嶽本來就有鐵口直斷的名聲在外,這一點,侯君集是深信不疑的。
侯君集這人好大喜功,剛愎自用,苦口婆心的勸是沒用的,唯有鬼神之說,或許能讓他有所敬畏。
正文 第二百五十三章 功虧一簣
第二百五十三章 功虧一簣
貞觀十四年八月初八。侯君集帶兵攻下高昌,分兵略地,設安西都護府於交河。
攻下高昌後,侯君集處置好高昌王等人,又重新安派了官員,然後派了手下親衛,去接管和封存高昌國庫及各王府府庫。
可等他的人到了國庫之後才發現,國庫已被先前到的前鋒營把守,更有軍中長史在對各種珍貴物品進行登記。
侯君集的人要接管,可前鋒營的人都是當年跟著侯山出生入死的人,本身又是悍勇之徒,而侯君集的親衛,仗著侯君集的原故,那是從來不把別的營放在眼裡的,兩方自然互不相讓,只是前鋒營向來是武勇的,在軍中罕有敵手,就算是侯君集的親衛也不太敢去招惹他們。
於是侯君集的親衛隊只得暫時退出國庫轉去接管各府府庫,,可同樣的情形在各府府庫同樣存在,前鋒營的人說了。要接管,必須有前鋒營將軍侯山的軍令。
一般親衛沒奈何,只得回報侯君集,把個侯君集鬱悶的不行,對於他來說,每一場戰爭,都是一次發財的機會,這個發財的機會,是他拿命換來的,刀頭舔血,為的就是金錢美人,如今這般,心裡直罵著侯山,這府庫的事,什麼時候輪到前鋒營來管了?
“去,把侯山叫來。”侯君集下令道。
不一會兒侯山便領命前來。
“大將軍有何吩咐?”侯山問道。
“你的人是在幹什麼?前鋒營什麼時候管府庫的事情了?”侯君集一臉陰狠的道。
“情況特殊,我帶兵當先進城後,就開啟了三哥給我的錦囊,上面就指示我一定要接管好各府府庫以及管好軍中紀律,不得劫掠。”侯山道,其實他也不明白為什麼三哥一定要這麼做,其實軍隊攻城,劫掠是在所難免的,但三哥在錦囊裡說了,若不做好些事,很可能會給侯大將軍帶來牢獄之災,這事關係著侯氏家族的興衰。自家三哥的斷言一向準,關係著家族興衰的大事,侯山不敢等閒視之啊。
“那行了,你現在帶著你的人離開,由我的親衛隊接管。”侯山這話,侯君集也找不出什麼錯,只得揮揮手道。
沒想侯山卻站在那裡動也不動。
“怎麼?你想抗令。”侯君集怒目瞪著他。
“三哥的錦囊,你看了嗎?”侯山不為所動的道。
聽侯山這麼說起,侯君集才想起,出發時,侯家的嶽三哥佔的卦,那錦囊一直放在懷裡,這戰一打起來,他早就忘了這回事了,便有些狐疑的看了看侯嶽,然後從懷裡拿出錦囊,開啟一看。
“世間之事, 福兮禍之所伏,禍兮福之所依,兄今占卜,得知。高昌之戰乃君集弟之所福,但亦有禍伏之,乃金帛及朝儀之禍,想當初,李靖將軍徵東突厥,亦免不了有人詬病,所以,兄今有一言,金帛之事,弟切不可沾,各府官員弟應湊請朝堂,再行任命,不可私自即訂。切記,切記。”
看著錦囊,侯君集的臉陰沉著,到嘴錢財不讓他吞,這讓他心裡怒火萬丈,可嶽三哥的斷言,他還真不敢輕違,想當初,嶽三哥斷言郭絢人頭落地,果然就人頭落地了,嶽三哥斷言秦王能執掌天下,也應驗了。
想到這裡,他自然不敢輕易犯忌,他如今已身處高位,攜此戰功,必更上一層,不須為這些財物耽誤了前程。
“傳令軍中各營。嚴肅軍紀,若有劫掠者,格殺勿論。”
************************************
貞觀十四年九月,侯君集帶著高昌王智盛及大臣還朝,踏上了漫漫歸途。
曲園,寒風刺骨,轉眼已是十二月的深冬了。
侯嶽立在園中,刺骨的寒風讓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