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範蠢之輔佐,臥薪嚐膽,最後一雪前恥,吳王夫差被逼自縊。此後,文種與范蠡便走上了不同的道路。”
寧勿缺道:“范蠡深悉王者之心,知道狡兔死,走狗烹的不變規律,便不辭而別,深三江,入五湖,最後成了一位名貫古今的巨賈!”
元曲道:“而文種卻不能急流勇退,最後被勾踐藉故賜死。而賜死文種之劍,與當年夫差賜死伍子胥所用的劍是同一把,卻是千古名劍:屬縷劍!一劍之上,凝有兩個忠魂!”
寧勿缺很是吃驚,原來自……己手中的“屬縷劍”竟有這般來歷!
他舉起手中之劍,道:“不瞞元大俠,在下手中這把劍,便是‘屬縷劍’!”
他以為元曲一定會大吃一驚,沒想到元曲神色竟平靜得很,他看了看寧勿缺,淡淡一笑道:“寧少俠為何把這種事也告訴他人?”
寧勿缺詫異地道:“這又有何不可?”
元曲嘆道:“千古名劍,本就是江湖中人夢寐以求之物,因為誰都知道能得神器相助,武功便可大增。古往今來,不知有多少人為了謀得神器而身敗名裂,甚至家破人亡!”
寧勿缺動容道:“為了一件身外之物,怎會如此?”
元曲道:“能如寧少俠這般想的又有幾人?不瞞寧少俠,我早已看出你手中之劍便是千古名劍‘屬縷劍’,所以你說出來,我並不吃驚,讓我有些吃驚的倒是你竟然對我坦言相告了。”
寧勿缺笑道:“幸好沒有瞞你,因為瞞也瞞不過,倒落了個不實之名。”
元曲道:“現在像少俠這般耿直的年輕人的確不多了,只是不知這劍怎麼會在少俠手中?”
寧勿缺便將事情的來龍去脈說了一遍。
元曲聽罷,道:“是了,是了,那位姑娘姓封,此劍是應為她所擁有的。”
寧勿缺道:“在下見到封姑娘時,自會將劍完璧歸趙。”
元曲笑道:“寧少俠誤會了,我可沒有半點指責你的意思,你能夠對我直言告之這是‘屬縷劍’,便說明你心中是坦坦蕩蕩的。”
寧勿缺岔開這個讓他多少有些不自在的話題,道:“想必劍是由封隱傳下來的吧?”
元曲道:“正是如此,文種死後,被葬於紹興臥龍山,世人傳說一年後,海水大發,穿過山脈,靈冢忽崩,有人看到了伍子胥與文種前後遙浪而去。後來便有人如此以詩評述此事:
直諫杵意,被忿而殺之,忠臣文種,治國之傑,三術亡吳,一身殉越,不共蠡行,寧同胥滅,千載生氣,海潮疊疊。這是將文種與伍子胥相提並論。”
寧勿缺見他身為江湖中人,居然也通曉古史,出言也斯文典雅,他自己本是偏嗜古書,不由便是對元曲心生好感。
元曲接著道:“其實臥龍山與大海相隔甚遠,海水怎麼可能漫至文種靈冢?這種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