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一眼霍農,見他正盯著自己,嘴角掛著笑意,她心裡甜甜的,看他的目光越發柔和。
接著,她喚來幾個長老,吩咐:“阿飛,你們回去之後多多砍伐竹子,粗細我已經告知你了。另外,再移植一些嫩些的竹子過來,能不能成活再說。部落裡的工具、毛皮能帶來的全部帶來,人嘛,除了兩支狩獵隊,其他族人不需要留太多,兩百人足夠,孩子們也要儘量全部運過來。還有草藥,留下冬天要用的其他的都運過來吧,到明年春天,我們再去別的氏族交換就成。這些具體安排,我已經寫在竹簡上了,讓霍虛來調派。”
阿飛和其他長老聽得連連點頭,在心裡默記幾遍。
第二場冬雪持續五天,阿飛帶領一支狩獵隊以及大量的竹筏、鹽和陶罐回去南岸。
“你替我謝謝霍虛,說她辛苦了。”千言萬語說不出,常慧慧最終嘆息著只交待這樣一句話,心裡對霍虛十分感激。
阿飛說記住了,便帶領大家上路,逐漸消失在白雪皚皚裡。
直到看不見他們的身影,族人們才略顯惆悵地回到木屋。
該忙碌的都忙碌過了,族人們的生活恢復規律,會做衣服的做衣服,會做飯的做飯,會磨工具的磨工具,會煮鹽的煮鹽,還有些人已經開始在常慧慧畫定的位置鑿木頭。
她問他們好不好鑿。
“比鑿山洞快多了。”他們笑呵呵地回答,間或擦下腦門上的汗。
常慧慧炯炯有神,摸把冷汗,原來是把鑿木頭當成鑿山洞了。她仔細看了看,他們是用骨刀等工具慢慢開鑿,這是個細活,因重複而枯燥,極其考驗人的毅力,沒耐心的人堅持不下來,有些年輕人蠢蠢欲動,幾乎坐不住了。她看了一會兒,只覺得自己的眼睛也要花了,但是沒有金屬工具,她也十分無奈,只勉勵幾句:“等新樣式的房子造好了,你們每個人都有獎勵”
鑿木工人一聽,立刻精神抖擻,下刀子也快了幾分。
常慧慧做完鑿木工的思想工作,便來到掛十字架的大木屋。冬天生病的人逐漸增多,霍農也開始忙碌,她接替霍農老師的職責,教導孩子們寫字,有時也請獵手們或者其他職務的族人講講個人經歷和經驗。有空閒的時間,她就撿回老本行編織漁網。
有族人在收拾物品的時候發現了蛇角號,常慧慧才想起有這個東西,按照南岸的習慣,講述蛇角號的來歷和作用後,每天早上北岸族人也可以聽到號叫的聲響。
如此安寧地到第三場雪後八九天,南岸那邊過來一千多人,浩浩蕩蕩地行走在雪地裡,各色獸皮花花綠綠,令原野上覬覦的野獸望之生畏。
部落裡的老族人突然見到這麼多人,十分吃驚,愣了好一會兒,他們才歡呼雀躍,奔走相告。一個號手吹起低沉肅穆的號角聲響,歡迎族人的到來,很有種沙場秋點兵的豪邁與雄壯。
這種浩大的場面充分調動起族人們的熱情,認識的不認識的互相擁抱。
常慧慧微笑著站在風裡迎接,一掃族人們的面孔,心裡有了底,有些新族人還是不願意過來,一方面是安土重遷,另一方面是他們的種植經驗幾乎為零,因此對於種植經濟沒有足夠的信心。老族人除了幾個長老和必須留下的狩獵隊之外,幾乎全部來了。
阿飛向她報告此次遷族的情況,愧疚道:“你不在,新族人不十分肯聽霍虛的話搬過來,勸解好幾天,所以才耽擱了。都怪我不會說話,沒幫上什麼忙。”
常慧慧“嗯”一聲:“我早預料到了,你也別自責,跟你沒什麼關係。當初這邊發生大火仍然還有人不願意離開故土,何況是生活剛剛安定下來的他們。如今,我們達到目的就行了。”
阿飛聽後想想也是自己過於糾結,莞爾一笑,便放下此事不提。
新族人搬到北岸本來是非(www。kanshuba。org:看書吧)常惶恐的,因為這裡沒有森林,土地就這麼裸露在天地之間,連續七八天延綿無際的雪地,看不到人影,幾乎辨識不清方向,這些令他們不安, 此刻終於見到了人還是自己的族人,雖然很多人不認識,他們仍然十分驚喜,幾日來的疲憊就這麼消失不見。
常慧慧給他們分配房屋和食物,當即,原本無人住的屋子裡點起篝火,眾人圍坐。
她讓人將煮好凍住的骨頭湯低分發到每個陶罐裡,幾個人圍坐一個陶罐,各種野獸肉和野菜就放在旁邊,像吃自助火鍋一樣。南岸發現的磨菇和幹蝦仁也進入到食譜裡,很受大家的歡迎。
常慧慧最想念的還是米飯,不過,紅米剝殼很麻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