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皇子心裡頭也高興,就像母妃說的那樣,不管什麼招有用就是好招了。至少父皇現在不會父以前那樣,從不拿正眼看自己,現在父皇待自己客氣多了。
這樣一對比三皇子心裡就覺得有些底了,只要自己和三皇子妃繼續把這孝順兒子,孝順兒媳的形像扮好了。日後這皇位自己就比太子多幾分勝算。
討父皇歡心才是正道,以前自己咋就不知道做樣子呢?盡把功夫全用在算計太子上頭了,完全不知道與其算計太子,不如討父皇歡心。真是笨呀!
還好現在為時不晚,現在三皇子再看三皇子妃時。難得的覺得順眼不少。
“母妃說的是,以前是皇兒沒想明白,現在才知道孝順父皇才是正道。這也多虧了三皇子妃,一心一意為本皇子出謀劃策,確實辛苦了。”說完就一幅深情的看著三皇子妃。
賢妃對兒子很滿意,這樣才是幹大事的,知道能屈能伸。討好自己媳又怕什麼呢?反正都是自家人,再說媳婦討好了她才能對兒子更盡心。這女人一旦對你用心,就是舍下命來也要幫你的,所以賢妃對三皇子寵愛三皇子妃樂見其成。
三皇子妃心裡明白著呢?如果不是自己出的注意有效,也得不淶這對母子的厚愛吧!
現在把自己捧的高高的,當初為何作賤自己呢?不過這樣也好。至少自己不會想不明白,真的一門心思全撲到三皇子身上。
有了子嗣才是自己日後為後的根本,所以為了子嗣就得先討三皇子歡心,這孩子總不能自己一個人生下來吧!
還好這對母子沒笨成豬,知道現在得給自己體面和尊重。不然自己是真得氣死了。
三皇子妃羞澀的抬眼看了三皇子一眼,立馬又低下頭來:“能為三皇子分憂是妾身的福份,妾身也只是做份內之事罷了,真正重要的時候還是需要三皇子您出主意。
妾身這點見識也就小打小鬧罷了,能得母后與三皇子抬愛,妾身心裡就很知足了。
所以妾身做的這些根本擔不起您的“辛苦”二字,妾身覺得母妃才辛苦,這麼多年一直努力的為您出謀劃策,這才是真正的智慧。妾身這點子小聰明,在母妃這兒,根本不值得一提。”
賢妃滿意的點點頭,聽好話誰心裡不舒服呢?關鍵是媳婦能時時刻刻的把自己這個婆婆擺第一位,什麼時候都把自己當功臣,這才是讓賢妃最滿意的地方。
賢妃最需要的就是認可與贊同了,所以三皇子妃這馬屁拍的讓賢妃心裡都順了。
所以自然就留兒子媳婦一起用飯了,說是用飯,可是最後還是三皇子小心的站在邊上,一臉笑吟吟的伺候這對母子。
而賢妃卻覺得心安理得,媳婦伺候婆婆本就是天經地義的事,更何況自己能留她們用飯,就是給媳婦長臉了。
三皇子妃一直保持著恭順的笑,佈菜也會按賢妃的喜好,這些日子以來三皇子妃可是做足了功課,努力想著如何討好婆婆,努力的幫助三皇子。只是想有一日,自己坐上後位,一樣的有人伺候著,一樣不必看她人臉色。
而另一邊的太子府,同樣的太子與太子妃分坐兩頭,太子看著面前的太子妃,雖然不算是絕色,可是身上那股子英氣,確是普通世家女子所沒有的,所以太子對於太子妃的長相併不反感。可是兩人自打成親到現在,雖然說不上多恩愛,可是卻也能和平公處。
太子對妾室雖然寵著,可是卻不會讓妾室壓著太子妃,所以太子妃能把妾室們收拾住。
本來這樣就算是很恩愛了,可是出在三皇子打了親情牌,不僅改頭換面同三皇子演恩愛,反而還成天的裝孝子。
生生的在父皇跟前佔住了腳,連之前對三皇子妃的不滿,父皇也慢慢淡忘了。只覺得那是小夫妻剛開始,鬧鬧性子是應該的,再也不提當日太子妃與三皇子妃吵架之事了。
這樣就算了,居然還送上賞賜,說什麼三皇子妃是孝順媳婦的表率,連皇后都難得的開口稱讚。這不就是說自己的媳婦太子妃不孝嗎?皇后不是想對付三皇弟嗎?
為何還會讓三皇子妃得手呢?這不是自打嘴巴子嗎?
“太子妃,你不覺得咱們這樣不做點什麼,就讓三皇弟有了先機嗎?”太子終是忍不住先開口了,自己這位太子妃雖然不笨,卻總是不啃聲,事事自己說了她才做,從不會多做一件事,也不會少做一件事,可是就是得自己先發話她才辦事。
明明武將家的女兒不是該爽利些嗎?為何自己這位媳婦有些太軟了呢?可是說軟吧,她沒少折騰府裡的妾室,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