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領土向北擴張至魔翼森林邊緣,形狀變得如同一片心形葉片。首都拉雅達正位於葉心,左側有魔翼森林構成天然防線,堅強的巴蘭大軍集中於右側防線,令反巴蘭的國家組成的討伐軍難越雷池半步。
因而,雖說巴蘭這些日子來因為與凱曼勾結之事處境頗為困窘,但在拉雅達上至王公貴族,下至市井平民,並沒有多少人認為固若金湯的巴蘭防線會在短期內崩潰。儘管拉雅達人都在為自己國家的未來擔心,對於短時間內的安危,倒也沒多少人太過憂慮。拉雅達城上空的空氣,一直持續地沉悶著,但還不至於動盪不寧。城中的人們像往常一樣生活,並以為這樣的平靜日子還會繼續下去。
沒有人察覺到,在拉雅達城外不遠的一座山頭,危機已經悄然迫近。
昨日黑旗軍剛開始折回基地救援,艾裡便果斷地命令軍隊停下,掉頭繼續趕赴拉雅達。攻打基地的巴蘭軍已經在三天前出發,如果他們有辦法打破守護結界,現在便已攻入基地,黑旗軍就是日夜兼程也趕不及了;如果他們無法闖過結界,匆忙趕回的黑旗軍已成疲敝之軍,也抵擋不住巴蘭精兵,徒然造成傷亡,於事無補。艾裡只得壓下對基地的擔心,乾脆繼續原先的計劃,突襲拉雅達!
先是由包括艾裡、德魯馬等在內的一隊武技精強的先鋒隊喬裝改扮,混在等候入城檢查的佇列中,等來到城門前便暴起發難,控制住城門,並支援到城外埋伏好的大部隊趕到。
被層層防線守得嚴嚴實實的拉雅達,一向只留有直屬於王室的兩千守備軍和少數維持治安的衛兵,兵力上就比城外的黑旗軍少許多。更何況黑旗軍是有備而來,守備軍是在明處,沒有防備!
本來這樣的情況,只能收起吊橋緊閉城門,據城死守,等待周圍地區的軍隊救援。偏偏黑旗軍一開始就控制住了城門和吊橋!巴蘭倉促間也沒有足夠的石頭滾油可以阻止敵人入城。城樓上雖有弓箭手不斷射擊,仍是杯水車薪,無濟於事。
黑旗軍戰士頂著盾牌擋住從上方射來的箭枝,從拉雅達正門堂堂正正地衝入城中,在艾裡等人的帶領下,與城中緊急趕來的守備軍在城門附近展開了混戰。
戰鬥的雙方都沒有後路可退。巴蘭軍隊如果讓黑旗軍衝開堵截,拉雅達中國王和王公重臣便得不到保護,等於是落入了敵人手中;而黑旗軍如果無法擊退巴蘭軍進入城中,便會演變成膠著的戰局,行蹤已洩的他們也很難再安然潛回精靈領域,便等於是深陷敵營,四面楚歌了。
從遠距離的弓箭互射,到雙方短兵相接,兩邊計程車兵漸漸殺紅了眼。鮮血濺滿了城門一帶的每一寸地面……
拉雅達中的巴蘭軍少經沙場,欠缺實戰經驗,又是倉促應戰,戰鬥力被削弱不少。而黑旗軍經過紀貝姆等人幾個月來的苦心調教,戰力與配合的默契已經勝過一般軍隊許多。雖是初次經歷這麼大場面的硬仗,仍能將巴蘭軍正面擊潰。
在鄰近軍隊趕來救援之前,拉雅達已經完全落入黑旗軍的掌握之中。巴蘭守軍九百餘人戰死,三百餘受傷被擒,剩下千餘部眾倉皇敗走,逃出城外。黑旗軍僅戰死二百餘人。與得到的戰果相比,這個代價算是很小了。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要歸結於艾裡等黑旗軍領袖身先士卒、驍勇善戰。
經過這一戰,“聖劍士”艾裡率領黑旗軍將士與巴蘭軍正面對戰的英勇戰績,開始迅速傳揚開來。眾多預言者所說的有關“聖劍士”的預言,有了戰績的實證,更加為世人矚目。
這一戰只有一個缺憾——伊裡博蘭多王一聽說敵軍入城情勢危急,便趁著兩軍對戰之時,在城中最強的武將護衛下,帶著幾個重臣、兩個寵姬和大量珍寶透過王宮內通往城外的暗道逃走了。
不過當艾裡知道巴蘭國王逃走的訊息時,倒還鬆了口氣。他並不擔心逃走的伊裡博蘭多王會集結軍隊殺回拉雅達,給黑旗軍造成後患。因為他料定如果沒有大的意外,伊裡博蘭多王應該很快就自顧不暇,根本無力反撲黑旗軍!要真抓住了國王,他還頭疼該如何處置呢!逃走了也好。
如艾裡等人所料,僥倖逃生的巴蘭國王很快就再次面臨厄運。
伊裡博蘭多王銷聲匿跡了幾天,逃到了鄰近城市重新與當地的巴蘭軍會合。正想召集軍隊奪回拉雅達,他卻先接到了完全出乎意料的訊息。
在尚未進攻拉雅達之前,紀貝姆便派人送信給南方各國討伐軍的將領,讓他們知道巴蘭首都即將發生足以動搖巴蘭整個軍心的大事。各國將領雖是將信將疑,多數還是做了些進攻準備。伊裡博蘭多隱藏行蹤逃命的短短几天工夫,拉雅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