傳騎、天文地利、斥候哨探、大夫郎中、騾馬獸醫、修治溝塹壁壘、整備攻守器械、算籌軍械糧秣軍需財用出入、軍械儲用調運等等軍務的各級軍吏,這些軍吏都是組成一個統帥部,維持一個軍團運作所必不可少的,可謂是麻雀雖小,還需五臟俱全;其三則是一些各具特長技能專精於一業者,如工匠、大夫、說書唱曲的藝人樂工等。這三部分人員中的大部分都是非直接戰鬥人員,除非最危急的時候,一般不會投入戰鬥。
至於預備培養為各類軍官的西北武官學院見習學生或一些待考察人員,他們雖然隨同護衛第一軍團一起出徵,但隸屬關係還在護衛第三軍團。
雷瑾的統帥部比起雷氏幕府下屬的其它軍團或行營的中軍大營來說,人數要多出好幾倍,但相對於它自身所擔負的職責和集中的權力而言,其實已經非常的精簡,因為雷瑾這個隨軍統帥部不僅僅只是一個萬人精銳軍團的中心,更是一個需要對河隴、青海、西川等廣大地域所發生的所有軍政事務作出適當反應的最高統帥部,在這個統帥部作出的每一項決策,發出的每一道指令,都牽動著西北千萬人的切身利益。
所以,這個最高統帥部在雷氏‘都督幕府’的內部公函文牘中,相對較為正式的稱呼是——軍府!由於軍府的存在,護衛親軍第一軍團所屬精銳騎兵,在人數上比起其他軍團要少了不少,但戰鬥力仍然是首屈一指的強悍!
和‘軍府’這個稱呼一樣,西北很多軍政衙門的稱呼都還不是非常正式,象‘幕府’、‘西北幕府’、‘都督幕府’、‘雷氏幕府’、‘軍府’、‘都督衙門’、‘衙門’、‘執政府’等,這上下左右關係的區分並不是很清楚,幕僚官吏們也都是互相混用,主要還是看公函行文的物件斟酌著辦。
這也不奇怪,雷瑾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