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是刀劍中罕見的寶刀利刃,也無怪薛延佗一時難以拿定主意了……
“別跟我搶,這口狗腿刀是我的了。 ”
成彥雄抓起一口形狀怪異的彎刀不放手,這口短刀形如反彎的野狗後腿,刀背厚重堅實,刀口鋒利無比。
“呵呵,成爵士眼光獨到,這是一口不可多得的好刀,在山地、叢林征戰,此刀在手絕對所向披靡。 ”有幸參與到賜刀之行的雷愚樵,眼見獨臂的龍驤銳士成彥雄眼露‘兇光’的‘深情’注視著自己手上地彎刀。
成彥雄口中地‘狗腿刀’,便是雷愚樵從雲南收購回來的異域彎刀,這種刀是南疆地山地蠻夷習用的彎刀,反曲的詭異形制,如同狗腿,使得刀路也極為詭異,難以準確判斷,而且出手勢大力沉,往往一刀就能斬下對手頭顱。
雷愚樵往雷瑾那邊望了望,又道:“這口刀打造手藝也極為精到,顯然是南疆藩國王室工匠的手筆,精鋼細鍛,否則也不能被侯爺相中收藏了。其實這種刀,雷氏冶煉工場也為軍中秘諜少量配備了一些。 成爵士如果喜歡,不妨與工場方面洽商一二,以成爵士的身份,想來不會拒絕。 ”
“是這樣嗎?那就多謝雷東主了。 ”成彥雄果然是對這種第一次見到的彎刀很有興趣,一聽雷愚樵如此說。 便記住了。
掌理武庫地也是一名無名老兵,臉上一條恐怖的傷痕令他極為猙獰兇惡,斷了一條腿卻不影響他的靈活,似乎絕大多數四肢健全的人也不如他的靈巧剽疾。
所有到武庫來揀選中意兵刃的人,都暗自驚呼一聲:高手!
在入選士們驚歎的目光中,長刀出鞘,在空中劃過。 綻放寒光,刀光如練。
“好刀!”老兵輕讚一聲:“倭刀形制以圓為準。 刀身作弧而彎,這主要是鋼料地搭配和淬火的變化造就而成。
小地看這口倭刀,想必鍛造之時,其刀體鋼條雛形應該沒有多大彎弧,一如直刀。 但倭國鋼材鐵料缺少,又缺乏優質木炭或石炭,難以維持極高的鍛造火溫。 倭人鍛刀不得已,只能將軟硬鋼料組合匹配,又將燒得火紅的刀身覆以泥土入水淬火。
因此鍛造成刀時,刀身頭尾往往上翹,弧度渾然天成,反而別出心裁,利於劈砍。 時日一久,工匠越發致力於加深彎度。 另出蹊徑了。
這口倭刀,彎度適中,在劈斬時極為順暢,雙手使刀,劈斬力道應更為強勁。 就是出價百兩,也值這個價。 可惜近年販賣中土的倭國刀劍。 品質低劣者甚多,似此好刀,千口中難得其一了。 ”
雷瑾笑道:“蘿蔔快了不洗泥。 倭刀雖利,購者日眾,工匠也難以每一口都不惜代價精工鍛造了。 鍛造精細、淬火講究的倭刀,不但鋒利柔韌,而且裝飾華麗。 但是這樣的倭刀,近幾十年已經難得一見,就如同我中土帝國的‘百鍊’‘折花’鍛刀手藝一樣,幾乎瀕臨失傳。 ”
“侯爺。 為何戚南塘大帥統兵剿倭之時。 官軍腰刀常被倭刀削斷呢?”一個入選士問道。
這個問題,連看守武庫地老兵都很想知道。 目光落到雷瑾身上。
“呵呵,”雷瑾笑道,“一般上好的倭刀,經過反覆疊打和淬火,鋒利絕倫,而且刀裝考究精緻,亦是不可多得的好刀。 我中土官軍所用鋼刀,大部分都是鋼條鍛打,水或尿淬火,剛則有餘而柔韌不足,易鏽蝕和折斷,對陣倭人精工鍛造的武士刀,常被削斷,有甚奇怪?我中土長刀,刀裝大多亦很粗劣,刀鞘或木或皮,甚至於無,環柄、包布,比之倭刀更是差距甚大。 這是所謂敵以上駟對我下駟,我之下駟焉得不敗?
但是這是有原因的。 倭刀精工鍛造,價格不菲,一般工匠所鍛造的上品倭刀,將近二兩紋銀,至於鍛刀名家打造的利刀,百十兩銀子未必能夠購得一口。 再則,倭刀打造,精細複雜,難於大量打造,更難於千萬口鍛造劃一,如出一轍;這第三,倭刀保養,要求苛刻,稍有輕慢,刀便受損,也只有武士自己購買,才能保有。
想我中土,百萬軍兵都是吃皇糧國稅,如何比得那等國小民寡的蠻夷小國?又如何大量配備如此昂貴地貴族刀劍?唯有簡單鍛打淬火即成的刀才是最適宜的,保養磨拭又十分簡單,雖然缺損鏽蝕時常發生,但最多一口刀不堪用,換一口便是,重新打造也是很容易的。
快速、大量的打造,價格低廉,這才是最合適的選擇。 就地取材,大量打造,才是最有利地。
倭刀威力自然很大,戚南塘大帥就因此而仿倭刀而作長刀,但戚刀打造手藝大量簡化,造刀價格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