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雷瑾放下了剛剛收到的‘烽火快訊’,長吁一口氣,往椅背上一靠,閉目養神,食、中二指在花梨桌面上叩擊出有節奏的聲音,顯示他這會兒心情大好。
王金剛奴、孟化鯨所部,奔襲阿迷州,一舉成功,生擒了沙定洲、萬氏、湯嘉賓等重要頭目,二十餘萬儂人部眾一鬨而散,這是一;
門滄海溺死於滇池之中,雲南省三府十三縣的衙門仵作齊集驗屍,確認系溺死無疑,這是二;
雲南心頭大患一時盡去,雷瑾只覺通體舒泰,尤其是門滄海的‘溺死’,不用他再費心費神,畢竟怎麼處置這位被西北幕府定為‘叛逆’的“世襲公爵”,是很頭疼的事兒。
現在唯一的問題就是雲南將來的佈政衙署、提刑按察衙署、守備衙署的官員人選。
提刑按察衙署、守備衙署還好說,就是這主管地方民政的首腦,若不得其人,就怕僨事。這人選頗是讓雷瑾頭痛,想遍西北幕府的文官幕僚,竟然沒有一個最合雷瑾心意的。
主管雲南的地方民政,治民理政的能力當然是第一位的考慮,這樣的人在雷瑾手下還是有不少,但一則一個個各有職司分身乏術;
二則,說到對雲南情勢的熟悉,雷瑾手下的這些文官幕僚真就沒幾個。有能力治民理政,綜理全域性,但若是不熟悉雲南風土人情,也還是不成!
三則,雲南自古素有瘴癘之地的名聲,蠻夷部族眾多,想想平虜軍南征的幾個月,那駭人聽聞的傷亡數字,就讓人不寒而慄,也實在沒有幾個文官幕僚願意自告奮勇去那個地方。
牛不喝水強按頭,也沒意思。雷瑾也不願意勉強而為,強令文官幕僚赴雲南上任,就乾脆讓長史府多多遴選那些年輕氣盛不信邪,衝勁十足的青年官吏,派往雲南任官用事,至於雲南原來的官吏則需要分批輪訓,經考核合格者方可留用。
中下層官吏可以照此辦理,但是這行政的一省首腦人選卻是令人躊躇難決,也只能暫且擱下緩議了。
閉目養神的雷瑾看似悠閒,實則心裡早忙碌開了,他除了考慮在雲南設官分職,重建政府的事,還已經開始思考下一步,西北幕府該向何處去的重大問題。
下一步該怎麼走?
雲南戰事將平,西北幕府下一步,將向何處去?平虜軍下一步,將向何處去?
這是必須要深思熟慮,儘快決斷的問題了。
西征?
願望是美好的,但是西征的戰線太長也太遠,西北現在還未有那個實力,在漫長的戰線上實施遠征。
西北幕府、平虜軍連續在四川、雲南、關中、延綏用兵,糧秣資財耗費之大,常人難以想象。實際上,以西北幕府現存的財力物力,只能支撐平虜軍的野戰行營、野戰軍團遂行較小規模的進攻作戰,而且戰線絕對不能拉得太遠,還要速戰速決,否則糧秣輜重長年累月的遠端輸送將是西北幕府不堪負擔之痛。
雷瑾心裡清楚,西北幕府現在外強中乾,西北幕府迫切需要喘息之機,需要休養蓄積,需要息兵罷戰。
息兵罷戰!一年,也許是兩三年!
也該是西北幕府歇上一歇,坐山觀虎鬥的時候了!
當然,息兵罷戰並不是說什麼戰都不打了,就只是馬放南山,刀槍入庫了。大戰不起烽煙,並不等於小戰也斷了煙火。
再剽悍善戰的軍隊,幾年不打仗也會生‘鏽’。與其到時還要花時間花力氣給軍隊除‘鏽’,還不如讓他們經常活在戰鬥中,流水不腐,戶樞不蠹,戰鬥將讓他們永遠不會生‘鏽’!
本侯得給他們找點征戰的機會,最好是可以車輪大戰,輪流上陣,就最理想了。
也罷,這個事還是等‘集議決策’時再行定奪罷。
還有云南諸路軍隊,看來也有進一步分拆整編的必要。
王金剛奴與孟化鯨配合默契,看來可以另組一個野戰行營;韓、唐、邵三人,看起來一個穩重,一個狠辣,一個善謀,三人中的任何一人雖然都可獨當一面,但是總感覺不如三人合力更為難纏,將這三人合編為一個野戰行營不知是否可行?這且再想想。
明石羽的苗疆聯軍倒是個頭疼的事,輕易沒法改編;倒是那個陳好的‘臨時追剿軍團’,再讓人考核考核,若是戰鬥力真象公孫大哥和石羽說的那樣相當強悍,乾脆整個臨時軍團就直接升格改編為乙編野戰軍團好了。
雷瑾又想到藍廷瑞為了那個村姑,竟然不惜滯留滇池,真是想兒子都想瘋了,看來得儘快解決這事兒。
藍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