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03部分

險。都不用勸了,老夫此意已決。”郭若弼先拿話堵住眾人之口。

眾人面面相覷,也不好開口勸說了。

此時已是天色大亮,撥旺了大帳中央火塘中的牛糞柴火,火光熊熊,把大帳弄得有些熱烘烘的暖意,幾個人一邊吃一邊細細的商議幾路奇襲用兵的瑣碎細節,直到天黑還沒有結束……

————————————

2006。1。21釋出

注:蒙古察合臺後裔的哈密王室實際上在明代中期以後已經不復存在,明代在十六世紀前期棄哈密衛,此後到明末,開始是土魯番勢力統治哈密,後來哈密回回也統治過,由於期間史料的缺乏,已經難以弄清這一兩百年中哈密的歷史。因為明中期以後的一兩百年間,隨著蒙古系力量的衰落,西域小國城邦林立,亂成一團,戰亂頻繁,歷史資料的缺乏可以想見。

本章節哈密王的歷史,真實和虛擬的成分都有,不要太當真,呵呵。

第三章 落日浸寒漪 更闌眠紅帳

夜雪初霽,蒼穹陰沉,凜冽的北風時時在窗外嗚嗚呼嘯。

書房中青銅掐絲琺琅火爐中炭火熊熊,紅羅炭靜靜的散發烈烈熾熱和微微暗香,薰香鴨爐吐著嫋嫋香菸。

雖然如此,畢竟不如暖閣溫暖舒適,伏在書房公案上批覆公文的雷瑾也不得不在身上加穿一件海龍皮袍子,畢竟是有傷在身,久坐受寒不利養傷。

西北幕府辦理公事的規矩,上自雷瑾,下自小吏皆是一樣,概莫能外,即官署衙門治事有律依律,有例依例,無律無例則掌理堂官先出措置裁度。

帝國律例上承歷代,原本已相當周全完備,甚至於顯得有些繁瑣雜亂,牴牾衝違。自雷瑾初令長史劉衛辰、蒙遜率領一干幕僚謀士修明法度,更張律條,去除若干積弊牴牾之法,已經明晰簡截;後又令審理院都判官一一釐清法典律例,務令法令簡明,而事皆有所依,因之官署衙門諸般公事皆有律例可循,無律可依,無例可循之事寥寥,就是真無律無例可資依循的罕見公事,掌理官署衙門的正印堂官也得先有措置裁度,擬成條陳手摺上呈請示,不許推卸其責,因此諸般疑難緊急公事到了雷瑾這裡,也就是會議、決斷,或同意或否決或另作批覆指示而已。

如此一來,雷瑾批覆各處上呈公文通常不需要太多時間,對他來說,掌控全域性,洞察形勢更為重要,因此晚間二更天還在批閱公文的時候並不多見。

批覆完最後一件公事,雷瑾站起身來,書房內外闃寂,內記室女官多半已放了班,只有幾名值班的女官在值房內圍爐譽寫,註記入檔,所有已經批覆的公文都要經過她們的登記封裝才能交驛發出。

雷瑾正要召喚護衛準備轉回寢息的院落,眼神一動,又站住了,一陣細微的腳步聲正急急的行來。

怕是又有什麼緊要的公務到了,雷瑾暗忖著。

片刻,值房的女官迅速將郵驛剛剛遞到的公文放到了書房的公案上,行禮退出。

那是一個用火漆封得嚴嚴實實的公文封套,封套一角用火漆黏著一片染紅的羽毛,顯然不是十萬火急的緊急軍情,但卻是專使兼程送達的重要公文,需要雷瑾親啟。

檢視了一下火漆,完整無損,封套上的戳記表明是敦煌行營專使交寄郵遞。

雷瑾這便拆開封套,厚厚一疊公文釘封鈐印,紙是專用的圍棋格紙,一字一格,滿紙的工整蠅頭小楷,卻不是慣見的方塊文字,而是全然有別的方塊秘文,這種秘文便是軍中‘陰文’,軍中所用的另外一種密書密畫只能傳遞簡明要緊的軍情,以之飛鴿傳訊則可,象較完整詳細的軍略策劃則非密書密畫所能為,便只能藉助軍中‘陰文’,常用的‘陰文’有多種,除了軍中極少的幾人,根本再無他人可識得,如此可以保密不洩。

而雷瑾手中這份公文,則在‘陰文’上再加了第二層防洩密的措施,就是每頁的公文都是依照一個特定順序顛倒著換行、隔行、序列、跳行等,只有事先約定好的兩人才能在這茫然不知所云的一大堆‘陰文’中找出正確的頭緒,順利解讀出公文真正的含義,也即是說,即使識得‘陰文’,你還得知道正確的閱讀方法才行,否則亦是不知所云。

對郭若弼親自動筆寫成的這份絕密公文,雷瑾就著燈火看了半響,整個奔襲哈密的計劃便完整的呈現在了雷瑾面前。

閉目思忖半響,雷瑾提起筆來以陰文批覆:“知道了。公所請照準。軍徵之事,公臨陣操持機斷可也,他事予一身擔之,公其勿憂。瑾白。年月日。”

隨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