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56部分

“賢弟,前面便是京師了,你看是不是很有龍蟠虎踞的氣勢?

關山險峻,川澤流通,滄海環其東,太行擁其右,漳、衛襟帶於南,居庸鎖鑰於北。據天下之脊,控華夏之防,幽燕形勝,實甲天下,巨勢強形,可稱天府!京師據此上游之勢,以臨馭六合,實有提衣挈裘之勢!”

雷瑾安坐雕鞍,遠眺京城,頷首點頭道:“陳兄之言,甚是精當!幾句話就道盡了京師形勝。”

雷瑾還是第一次到這帝國中樞,以前因為種種原因,屢次錯過了到帝京的機會,連當年敕封男爵,都未曾入京,而是在南京接受的朝廷封爵!

當然,雷瑾對帝國京師也說不上陌生,書籍的記載,他人的描述,都讓他對京師有一定的認識。

這帝國京師所在之地,在上古顓頊時代稱為幽陵,唐堯時稱幽都,虞舜時稱幽州。

周初武王伐紂以後,分封黃帝的後裔(或者是堯帝的後裔)於薊,又封召公於燕,所以此地也稱燕郡或薊州。

戰國時周諸侯燕國以薊為其都城,到秦始皇帝統一華夏中國,劃分天下三十六郡,這兒便是漁陽、上谷了。

三國時候則稱涿州。唐則屬范陽郡,三鎮節度使安祿山叛唐,曾經在此稱燕帝,以薊為燕京。

而與故宋帝國對峙的遼國則稱此地為南京,以後還曾改南京為析津府,繼遼而起的金國則稱此地為中都。

到蒙元帝國,起初稱為燕京,後改稱中都,擴建新城後叫做大都。

如此形勢雄壯的京師,大好的江山,不知最終會落入誰家之手?

轉著這樣悖逆的念頭,雷瑾雜在趾高氣揚的皇家密探們中間,進入了天子腳下的京師九城。

皇城西苑。

太液池畔。

皇帝煉丹求長生的丹房就在此處,其實就是將武宗時的豹房新宅加以改建而成,原本是皇族豢養虎豹等猛獸以供玩樂的地方,乃是數百年前蒙元帝國遺風,另有虎房、象房、鷹房、羊房、鹿房、天鵝房等處,還有太素殿、船塢、廂房等。

縱情聲色的武宗耗銀二十四萬兩構建的豹房新宅並非養豹之所,其中密室極多,勾連櫛列,猶如迷宮,設定著無數的幃帳、暗門、暖閣、繡榻、莆團等,並且還建有校場、佛寺等。

豹房曾經是帝國武宗時期最為神秘,也最為朝野人士非議的所在。

朝野人士傳說在豹房內部有很多華麗豪奢的房間,每間房裡都有裸臥的美人。

房門外則有對武宗皇帝忠心耿耿的豹房武士,腰懸“隨駕養豹軍官勇士”關防牙牌,警惕的侍立護衛。

當武宗皇帝帶著隨從、近侍、胡僧,在美女、歌僮等人簇擁下,進入豹房時,豹房就成為了秘合狂歡的處所,酗酒縱飲,通霄達旦。

人們甚至私下傳說,武宗皇帝有一次在豹房,見到一個美人脖子上圍了條豹尾,身影映照在大扇紙窗上,像極了直立的豹子,就讓所有的美人褪除衣裙,在粉頸上掛貂尾、獺尾、狐尾、豹尾等等,腰上系虎皮,模仿獸類爬行,互相追逐、嬉戲,甚至在興起之時象動物一樣交配。

這些傳說,到底有幾分真,又有幾分假,沒人能說得清,而且豹房在武宗之後,便空置了很多很多年。

當今皇帝從先皇帝手中接過帝國權柄,最初幾年頗能奮發,勵精圖治,勤於政事,令得天下儒臣都歡欣鼓舞,道是帝國中興有望矣。

不曾想好景不長,皇帝近年倦勤日甚,經常沉迷長生丹道,面對大臣們涕泗交流,喋喋不休的勸諫,不勝厭煩,於是便命將那閒置多年的豹房重新翻修一新,作為皇帝煉丹求道的丹房秘室,許多朝政和重要奏摺也挪到丹房批答處置,卻不許大臣們到丹房打擾。這裡便在成為皇帝煉丹之所的同時,也成為了帝國國政軍機的主要中樞,皇城大內的宮殿,皇帝反而越來越少移駕而往了。

一身蟒繡錦衣的陳準,在侍衛的帶領下,穿過繁複、曲折、幽深的廳堂軒室,來到一處幽靜的丹室。

室中簾幕低垂,燃點著安神檀香,清逸的香氣,令人雜念煩緒不知不覺間消散無蹤。

陳準恭謹地侍立著,等候著皇帝的傳召接進。

半響,才聽見皇帝威嚴的聲音:“傳陳準!”

便見宮娥出來打起了簾子,陳準連忙彎腰,快步走進內間丹室,尖尖的嗓音如吟似唱一般道:

“奴婢陳準見駕!”

說話間便跪了下去,行一拜三叩頭的常朝禮(如果常在皇帝左右侍候,是用不著這樣多禮節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