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中,還得去除一部分留守要地和保障後勤、可以隨時靈活抽調的實際戰鬥部隊大致只有十幾萬。這次出征西新羅馬帝國,伊莉安娜帶出了十五萬人馬後、國內已基本無機動兵力可調。
而西新羅馬帝國雖然已經千創百孔,一時卻還不會GAME OVER,加上與惡魔使徒們密切合作的西新羅馬皇帝屋大維手上有不少“人類以外”的勢力可用、短期內難以平定此國。單說已經報銷的“死亡天使”門格爾,雖然這個瘋子天才死了、但強化人類秘密部隊“克蘇魯”始終還在。另外還有“吸血王”德卡蘭亞伯爵父子的“葬送傭兵團”,已透過上次戰役成為從棺材裡復活的可怕噩夢。對於屋大維,伊莉安娜最擔心的是萬一這隻白眼狼被逼得喪心病狂後、會不顧一切後果地到處濫用這些非常識力量。
如此,歐羅大陸的幾大勢力、從北向南的格局為:
條頓帝國——揮數百萬傾國之兵南下侵攻,一路勢不可擋、大有一統大陸之意。
法蘭克王國——先遭到背棄互不侵犯條約(在亂世這是家常便飯)的西西里亞王國的突襲入侵,現在更是雪上加霜地成為條頓帝國南下侵攻的第一個目標、等於陷入兩個大國的合擊,已如風中殘燭般亟亟可危。
西西里亞王國——已鯨吞法蘭克王國將近一半的領土,與條頓帝國達成默契、先滅亡瓜分法蘭克王國(然後就繼續“狗咬狗的帝國主義戰爭”)。
新羅馬——仍然處於“三巨頭”的分裂戰爭狀態。西新羅馬帝國人心喪盡、但仍可支撐;東新羅馬帝國剛遭大挫、卻未損根基;自由城邦同盟的勢力有所增強、不過還沒強到可以吞掉其餘兩家的地步。
作為自由城邦同盟的總帥,伊莉安娜先在細尼城召開核心領導層會議、又迅速收集了各級軍政幹部和廣大軍民的意見。大家的想法有很多,有的提議還是與條頓帝國聯手(合併)保險、有的認為不妨嘗試與西西里亞王國合作、有的建議暫時與西新羅馬帝國休戰、有的則主張趕在條頓帝國打到家門口之前先快速統一新羅馬。總之,什麼倡議都有、一些同志還提出從道義出發該去支援法蘭克王國。
可是,決斷卻只能有一個。
而所有的人都表示了同一個態度:“無論總帥的最後決斷是什麼,我們都誓死追隨、無論勝敗都永不言悔!”
(你們當然不言悔,因為敗了就得死、死了還悔什麼?)
看到眾人的忠肝義膽,伊莉安娜只是淡淡地一笑。萬一她真的敗了,還有多少人會真的無悔追隨呢?真到了那種地步,她反而不希望有人陪葬。
獨裁者也是分貴賤的。那些所謂的無賴王和流氓皇帝,只會在外敵入侵時躲到地窖裡藏起來、因為不敢反抗和自殺而被活捉、在外國設立的法庭上虛張聲勢地演戲乞命、最後在被百般羞辱後絞死在民眾面前(或者當外國勢力的狗)。
“我就是獨裁者!而真正的獨裁者,即使敗北也應該一人承擔起失敗的責任、面對敵人孤獨而高傲地死在王座上。”———摘選自《“獅心王”亞歷山大語錄》
既然擁有和享受權力,那麼就必須承擔責任和義務。不想、不敢、不能承擔責任的人,根本沒有資格擁有權力。這、就是亞歷山大對伊莉安娜的教導。
有些人(無論其是何出身)得意地叫囂:“我是流氓我怕誰?老子什麼責任都不用承擔、想幹什麼就幹什麼,不像那些死也要死得有尊嚴的笨蛋!”
這就是被不少人吹捧愛戴、認為很有型的至尊無賴,雖然他們其實是最卑下骯髒的賤民人渣。即使他們沐猴而冠地把自己包裝成顯赫無比的“貴族”、也永遠只是不知何為高貴的賤民。
最後決斷權在伊莉安娜的手中。
我們的大小姐感到前所未有的壓力——這並不是決定她一個人的命運、也不是幾個同伴的命運、而是決定幾十萬跟隨她的軍隊和上百萬自由同盟民眾的命運。這群人把自己的命運押在了她的身上,進行他們一生一世的大賭博。
伊莉安娜不打沒把握的仗、不做沒把握的事,但有時決策者就必須在沒有把握的情況下做出決斷。
其實很多事情無論成敗都帶有冒險成分,只是成則王侯敗者寇、後世的人們在書寫歷史的時候往往只按成功與否做出評價。同樣是冒險做出的決斷,成功了就是英明果斷有先見之明、失敗了就是鹵莽行事誤國誤民。很多人都說“不以成敗論英雄”,又有幾個人真的這麼做的呢?
銀髮少女總帥在權衡利弊、考慮再三後,做出一個並不樂意但很現實的決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