風雨軍與呼蘭軍決戰於渭水平原,風雨軍勝。
聖龍歷753年十月一日,風雨軍攻克涼城。
聖龍歷753年十月二日,哥舒行文在忠心耿耿的部屬的護衛下,率領殘兵回到了呼蘭本土。這位身經百戰的老將,在經歷了半年的聖龍攻伐戰之後,非常淒涼的結束了這場戰爭。夕陽西下,無限孤獨。
聖龍歷753年十月三日,夏城攻克。
聖龍歷753年十月四日,延城攻克。
至此聖龍收復了所有的領土,同時也成功的渡過了廣陵帝即位之初所面臨的嚴峻的政治和外交危機。
不過,無論是勝利的一方,還是戰敗的一方,此刻都沈浸在失去軍中長城的悲痛之中。
第八章 湮沒塵土
第三集身陷聖京第八章湮沒塵土 “真冷啊!”
在一處破敗的茅屋裡,哥舒行文喃喃自語道。
聖龍歷753三月,從呼蘭本土浩浩蕩蕩出征的五十萬呼蘭健兒,如今已經所剩無幾了。只有千餘名忠心耿耿的親兵,始終守候在統帥的身邊。
其餘的人馬不是戰死沙場,就是琢磨著如何投靠到張仲堅的門下。在朝廷的政治鬥爭中失勢,又在戰場上失去軍隊的哥舒行文,無論如何都不是這些攀炎附勢者繼續效忠的物件了。
神志迷離的哥舒行文似乎又回到了少年時代。
身為草原自由騎士的自己,在遊歷中遇到了大可汗,還有許多一樣志同道合的兄弟。為了草原不受欺凌,為了親人不受迫害,熱血沸騰的年輕人拿起了武器,向強權抗爭。
那是多麼美好的日子,一起殺敵,一起流血,一起喝酒,一起歌唱。
兄弟之間手足情深,不拘小節。
拔刀出劍,馳騁大漠,求得只是一個快活!
慢慢的,征服了部落,攻克了城池,統一了草原,跨越了沙漠。
然而隨著時間在流逝,事情也發生了變化。
曾經言笑無忌的兄弟起了隔膜,曾經反抗強權的勇士變成了鎮壓異族的屠夫。
當年僅僅是想吃飽喝暖、不受人鳥氣的理想,變成了排斥異己、掠奪財富的霸行。
自己是怎麼了,居然也會像當年欺負自己族人的國家一樣,不遠千里,來到別人的家園燒殺捋略。最可笑的還是到頭來和自己曾經打敗過的敵人一樣,身敗名裂。唯一可惜的是那些跟隨自己背井離鄉、萬里遠征的孩子,他們是因為對於大可汗的崇拜、對於呼蘭帝國的熱愛和對於自己的信任而來的,如今卻埋骨異鄉,天人永隔。
今年的呼蘭將是人人披麻、家家哀歌了吧!
自己也會被整個呼蘭恨之入骨吧?
聖龍歷753年十月二日,這樣想著的哥舒行文在微弱的呼喚著“大可汗”的呻吟中,離開了人世。
這位一生征戰無數、武功赫赫的沙場宿將,最終以一個武人的歸宿結束了自己的人生。令人諷刺的是,他在歷史上最引人關注的不是早年仗劍天下的俠義之名,也不是追隨大可汗橫掃東西的豐功偉績,而是晚年所經歷的風雨及其麾下將領迅速崛起的著名戰役。
在權力鬥爭中敗給了張仲堅,在戰爭中又為風雨和風雨軍做了鋪墊之後,這位倔強的老人熄滅了生命的最後一點火焰。他用自己的生命來開啟了新時代的大門。對於張仲堅而言,他除去了國內最後一支反抗勢力,得以大刀闊斧的實施自己的政略,將呼蘭帝國重新統一起來;對於風雨而言,呼蘭南方兵團的潰滅令他有了充裕的時間整頓自己的根據地,為應付聖龍的內戰和日後輝煌的遠征打下堅實的基礎。
但是無論是張仲堅還是風雨都對於這個老人抱以敬意。在風雨的回憶錄中,曾經如此感嘆:“為了民族的富強,必須進行對外的擴張;然而,極度的擴張必然帶來強烈的副作用,猶如飯吃得太多必然會撐死一般。哥舒行文是一個極力想自強的民族的殉葬品,然而下一個會是誰呢?什麼時候才會不再出現如此的悲劇呢?”
、、、、、、就在哥舒行文彌留之際,風雨軍的將士也在為碧蛇軍統領百里錫舉行氣氛凝重的葬禮。
百里錫是在對抗呼蘭狂騎兵的時候陣亡的。
他率領身邊的五百輕騎兵奮不顧身的攔住了狂騎兵發動的猛攻,為秋裡率領騎兵趕過來贏得了時間,也使得風雨軍在狂騎兵橫掃千軍的進攻中減少了大量的傷亡。
事實上,在整個戰役中,百里錫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當神龍戰車第一次被呼蘭騎兵突破的時候,是他率領第二梯隊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