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已經無可避免的傾向了呼蘭這一面。從某種角度看,風雨軍的苦戰似乎是在為了榮譽而作的垂死掙扎。
就在呼蘭人以為可以結束戰鬥的時候,右後方山丘後隱隱傳來令人心驚的陣陣轟鳴聲,伴隨著大地輕輕地顫動,不一會滿山遍野的騎兵從山坡上一瀉而下,震天憾地,疾風驟雨般襲捲而來。
綠瑩瑩的山坡頓時被夕陽掩映下的片片刀光劍影所覆蓋淹沒,原本硝煙瀰漫的大地更加猛烈的沸騰起來。
鐵蹄轟鳴,刀光如閃,槍林似海,洛字大旗迎風招展,透著無盡的狂野,放縱著無限的飆揚,以最狂放不羈的蠻野姿式,在眼前這片已經被戰火燒的疲憊不堪的遼原之上傾瀉奔逐著。
原來,在哥舒行文出動主力的同時,早已急不可耐的洛信終於獲准率領三萬騎兵伏鞍躍馬,繞到右後方進行突擊。
此時,昏黃的夕陽也似乎不忍目睹即將來臨的慘劇,偷偷得躲到了山坡之後。
呼蘭軍一陣大亂。但很快,身經百戰的呼蘭軍鎮定下來,一路兵馬陣勢都未集結就一往無前地迎去。
只見鋼鐵的巨蛇猛地衝向迎面而來的呼蘭大軍。
馬蹄聲如雷鳴般轟隆鳴響,在天地間迴盪。
大地更是在腳下劇烈地顫動,令人有地動山搖的感覺。
像脫韁的野馬,又像發狂的猛獸。
狂野而豪邁的洛信騎兵佇列猶如一股無堅不摧的洪流,攜著從山坡上一瀉而下的威勢,急速橫蠻地壓向敵軍陣列。
不一會雙方就進入了弓箭手的射程中,箭矢劃破天空,黑壓壓的迎向賓士的雙方。
一片哀號聲透過雙方厚重的陣勢迴盪在天際,衝在最前面的雙方騎兵齊刷刷倒下一片,而後面的人踏著前面的屍體繼續衝擊。
雙方只來得及射出一波箭矢,騎兵就開始正面衝撞了,就如同兩股滾滾洪流狹路相逢,激起無數飛濺的狂滔巨浪,那是雙方騎兵廝殺的刀槍濺出的火花!
金屬的碰撞聲不絕於耳,人馬的喊殺聲充溢天宇。
洛信揮舞著兵刃,在人群中廝殺開。
所過之處,人仰馬翻、將死兵亡。
獨眼而猙獰的表情更是令人膽怯。
血肉橫飛,屍骨遍野。
沒有道德的束縛,沒有正邪的區別,在這裡只有弱肉強食,只有強者生存!
由於洛信大軍早有準備,以逸待勞,且攜著從山坡上一瀉而下的威勢,速度已經完全展開,而呼蘭軍卻是疲勞不堪,措手不及且不成陣勢,所以在洛信大軍橫蠻的重壓之下,紛紛給撞倒在地。
哥舒行文至此才發現自己中計了。原來風雨軍所有的戰鬥,所有的戰士的犧牲,都是為了這三萬人的突擊。
運用十七萬人的兵馬作為誘餌,死死的纏住了呼蘭軍,為的就是給這三萬人創造決定勝負的機會。看來對方的指揮官不僅有風雨的賭性和謀略,其做事風格之狠辣,更是令人感到膽寒。
忙於進攻和殺伐的呼蘭軍不當心掉入了陷阱,在給予風雨軍巨大傷亡的同時,整個呼蘭軍也已經深深的陷入了戰場。
秋裡率領的四萬騎兵以逸待勞的迎了上去,死死的纏住了呼蘭的狂騎兵,根據一萬狂騎兵相當於三萬聖龍軍的計算公式,風雨軍在兵力上還略佔優勢。這也就意味著狂騎兵沒有給予風雨軍致命的一擊,無法迅速的結束戰鬥。而隨著戰局的不順利,狂騎兵不耐久戰的弱點也勢必會慢慢的顯現出來。
與此同時,沒有了狂騎兵的威脅之後,剩餘的神龍戰車再次部署成為圓陣,掩護著步兵牽制住其餘的呼蘭軍。
如果僅僅是這樣的話,哥舒行文絕對有足夠的自信贏得戰爭的最後勝利。
偏偏這個時候,洛信的騎兵出現了。哪怕在半個時辰前,哥舒行文也不會在意這樣一支軍隊,相等數量的呼蘭軍足夠抵擋並擊潰這次突擊。
然而問題是如今自己手中已經沒有整列的呼蘭軍可用了,為了取得最低傷亡的勝利,自己已經將所有的預備隊全部投入了正面戰場,在運用傳統分割包圍敵軍的戰術的同時,自己的部隊其實也同樣被分割了。剛才好不容易才湊齊的一支部隊,已經是自己所能調動兵力的極限了,而現在也被洛信毫不費勁的擊潰了。
對此,風雨在事後評論道:“許多人都沒有自覺的意識到,在大規模的軍團決戰中戰略預備隊的重要性。一支準備充足的戰略預備隊在適當的時候投入適當的戰場,往往會產生決定性的作用,使整個戰局由此而形成令人驚吒的戲劇性轉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