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燈 巨大 直達底部
親,雙擊螢幕即可自動滾動
第234部分

身逢亂世,每一個有才學的人都希望尋找到奮發有為的名君,唯有如此方才能夠施展平生所學,建功立業,名留青史;一般的百姓雖然沒有這樣的野心,卻也同樣希望能夠依靠在強者的羽翼之下,唯有如此方才能夠安身立命,在亂世中為自己的性命和家人多增添幾重安全的係數。因此在這樣的情況下,如果一方諸侯沒有進取之心、尚武用兵,則即便他有很大的實力也不會被人所看重,甚至反而成為群狼窺視的肥肉。

所以,在這樣的亂世之中,唯有能征善戰的英雄方是真正的豪傑,風雨能夠在短短几年內如此迅速的崛起,恰恰如同李中慧所說的“抗呼蘭、復西北、徵印月、剿叛逆,無不與強者爭生存,與霸者奪空間,故大軍百戰而銳,夫君百戰而威,豪傑英雄因此心折,盡相歸順,將士軍民因此傾服,紛紛效命,風雨軍之威愈顯”。

�也正因為如此,風雨面對燕南天入侵,絕不能夠僅僅滿足於擊退敵軍這個層面,否則雖然得以保全基業,卻會因此喪失了聲勢和威望,造成在政治和戰略上的被動;而燕南天即便不能夠攻克涼城,但是他率領大軍破錦州、入涼夏,橫掃千里而安然折返的戰績也足以確立令天下不敢小視、乃至不得不敬畏順從的政治和戰略上的先機,從而有利於平定中原的反抗。

在這多方面的考量之下,風雨別無選擇,必須至少重創而不是簡單擊退燕家軍,從而確保自己在政治上的號召力,當然若是能夠因此消滅燕南天的主力,也是風雨所求之不得的事情。

“傳我號令,大軍本陣原地休整,擴充套件偵騎關注敵軍動向;秋風軍、黑狼軍繼續前令不得變更;白起速返涼城主持大局,其部由副將指揮趕赴白沙河渡口,構築工事待命;蒙璇、尚興繼續尾隨燕南天,若其偏鋒折返則擊而破之,若其主力折返,則兵分兩路,蒙璇率騎兵策應涼城,尚興率碧蛇軍渡過白沙河,會合阻截燕家軍渡河!”

風雨在李中慧書信的激勵之下,不再猶豫,斷然對風雨軍作了調整,整個大軍繼續以合圍聚殲燕南天為主要目標,只是給了蒙璇、尚興的南線兵團更多的自主決斷權,但重心的卻依舊是阻止燕家軍東返,而不是保守的防禦。

�“萬萬不可!”

�風雨的部署顯然是兵行險招,成功固然能夠收穫巨大的紅利,但是一旦失敗則代價也十分慘重,因此並非無懈可擊,自然存在不少爭議,但是此時此刻,唯一敢於出言勸阻的,卻只有白虎軍統領朱大壽。

�“風侯如此部署,則涼城勢必遭遇敵軍主力進擊,夫人及全城百姓危矣!”

老成持重的將軍不顧風雨的權勢,坦然的直陳自己的意見。

�“縱或涼城有失,我軍尚有聖龍河之北廣袤土壤,尚有延城、倫玉關、玉門關諸險峻要塞,尚有高唐,尚有印月。燕賊無故犯我家園,凡我風雨軍將士軍民,皆當奮起反抗,斷其後路、窮追猛打,讓這八百里秦川成為強盜的墓場,風雨軍即便為此玉石俱焚,也在所不惜!”

風雨意氣飛揚的說道。

此話一出,朱大壽呆了一呆,不再說話了。

在風雨軍統轄的領地,地處聖龍河以南的涼城及其方圓百里,雖然和大部分皆在聖龍河以北的廣袤土地相比較,實在是非常小的一部分,但卻是風雨軍的政治、經濟中心,至少六成以上的賦稅來自涼城,更有絕大部分的軍械器重儲存於城內,因此地位十分重要。如今風雨卻說寧願丟失涼城,也要和燕家軍周旋到底,無疑是下定了極大的決心,力求殲滅燕南天於西北,姑且不論決策是否正確,單單是這份氣魄和堅決,也足以讓人明白,風雨的戰略目標已經不容動搖了。

�因此,這不再是討論,也不再是簡單的作戰,風雨的這番話,已經成為了風雨軍的宣戰書,是一種捍衛家園抵禦外侮的誓言。

�“誓死殺敵!”

�明白了風雨的決心和意圖之後,即便是朱大壽這樣資深的將領也不再猶豫,齊聲響應道。這一刻,沒有了懷疑和猶豫,也沒有任何動搖,風雨軍的將領們開始自覺的承擔起一名軍人的責任——即便前途艱難兇險,也將不折不扣的履行統帥的命令。

“報,延城捷報,耶律統領、歐仁將軍率黑狼軍及青龍軍九千將士於昨日伏擊錦州來敵,擊斃都尉一名,俘獲校尉三人,共殲敵七千三百餘人!”

正在此時,一匹快馬飛速的馳騁到帳外,帶著捷報的探馬剛剛落下地來,便匆忙的闖入營內,向風雨彙報了北線的戰況。

�“太好了!黑狼軍終於重鎮昔日雄威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