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怎知道接引印綬這些佛門隱語?要知道,唐僧西去取經,乃是打著為唐王求取真經,保大唐江山永固的旗號。
他又怎知道自己要求個正果?
唐僧道:“須知,夫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全此三者,幸莫大焉。訪真了元始鉗錘,悟實了牟尼手段。發揮象罔,踏碎涅槃。才算覺中覺,悟中悟,將那婆娑玄關度。”
四老聽了,又叫了一聲“好”出來。好個金蟬子,好個陰陽神猿,果然妙語連珠。
“人身難得,中土難生,正法難遇。”說的是:能轉世生為人身已是難得的事了,這人身若能投在中土更加難得,而中土人身若能遇正法,行正道,那更是難上加難,這三者聚在一人身上,實在是萬幸之事。
我此番西行去,並非不知有道門、有元始之存在,但佛道又豈有什麼分別?知了元始大道、悟瞭如來手段,這才算真正成功呢。
象罔本是一個人名,代指無心無跡。傳聞昔年黃帝遊崑崙之巔,將身上玄珠遺失,便派了三個人去尋找,這三個人智慧、明察、善辯,苦尋數日而終不可得。最後,黃帝派傻乎乎的象罔前去,象罔只在草叢中漫不經心地用他迷離恍惚的眼睛一掃,不費吹灰之力便將這玄珠尋著。
所以說,用思慮、視覺、言辯去深究大道所在,卻未必真能尋著,而若能遊離於有形無形之間、虛實結合,或許便會有意外之喜。由象罔而涅槃,看似一步登天,其實卻非尋常覺者所能參悟出來。
拂雲叟聽了唐僧所言,嘆道:“聖僧所言極是,所謂無底竹籃能汲水,無根鐵樹仍開花便是如此,只是若檢點見前面目,還望‘歸來雅會上龍華’。”
十八公聽了卻是一驚,道:“拂雲叟此言豈不漏洩了,聖僧勿要多想。”
唐僧聽了“檢點見前面目”,心中一震,忽地大叫一聲,捂住心口連連呼痛。
十八公幾人對視一眼,拂雲叟呼道:“聖僧,聖僧!”
唐僧此刻便如先前乍近齊天嶺時一般無二,胸中翻江倒海,極為痛苦,拂雲叟叫他他也聽不見。
正在這時,半空中傳來一聲喝,道:“何方妖魔,敢阻唐僧西去?”這聲音不是別人,正是觀音菩薩。
菩薩自南海歸來,知道唐僧被精怪掠走,心中恚怒,自己才離了一會,便出了這檔子事。只是悟空與烏平修為不低,能從他兩個眼皮底下搶人的,除了齊天嶺妖魔還能有何人?觀音不敢去正峰要人,便先在北麓尋找。
正在雲端行著,忽聽唐僧“啊”地一聲大叫,觀音落下來,見唐僧萎靡不振伏在地上,便將唐僧扶了起來。觀音仔細探查一番,見唐僧並無大礙,這才放心。自己答應佛祖,說不叫唐僧入齊天嶺三千里以內,這可越了兩次界了。
觀音撈起唐僧來,向周圍一看,只見石屋邊上一株勁松、一株蒼柏、一根翠竹、一株檜樹怪氣隱現,分明是四棵樹成了精。
觀音舉手一掃,將這四個不知活了多少年的樹精攔腰折斷,斷處汩汩流出鮮血來,竟與人血無異。這四個精怪沒準就壞了觀音大事,她心中豈能不恨?
觀音剛要走,頭頂上有人喝道:“何人來我齊天嶺鬧事?”
觀音抬頭看去,半空中落下一隻怪獸,這怪獸人面馬身,渾身披布斑斕紋路,如猛虎一般,而身側又生了一雙鳥翼,伸開來鋪天蓋地。
觀音心中微詫,這怪獸她卻見過,取經之前,自己和行者木吒下了靈山來尋輔佐唐僧之人,半路便被這怪獸截過一次,只是那時自己心中早有人選,便沒與他糾纏,不料卻在齊天嶺又見此獸。觀音想起前事,隱隱有種不祥的預感,這怪獸在西方萬里之外攔自己的路,恐怕不是巧合吧。莫非齊天嶺中人早知取經一事,也在其中動了手腳?
這怪獸正是英招,他叫道:“你是何人,如此大膽?”
觀音看了看英招,笑道:“你不認得我麼?”
英招道:“速速就擒,我不傷你!”
觀音看了看唐僧,不願與英招糾纏,旋身便走。
英招騰翼極為靈活,卻攔在觀音路前,兩隻虎爪撲向觀音。
觀音眉頭一皺,揮出暗含陰勁的一掌,向英招襲來。英招見觀音柔柔弱弱,也不在意,卻被這一掌打得在空中翻了無數個跟頭。
英招看似狼狽,其實乃是借翻跟頭卸去掌力,他旋即飛回,抖擻精神,又振翅斬來。
觀音“咦”了一聲,這怪獸本事倒不小呢,她伸手入懷,取出了一個金箍來,便朝英招套去。
第三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