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終被唐朝取代。再過三四十年,李世民便要做皇帝了。西天要向東土宣揚佛道,最好的辦法便是利用皇權,自上而下的半強迫式傳教,乃是最有效的手段。
既然來到了自己熟知的朝代,悟空便在大隋境內四處走了走。令他想不到的是,國中佛塔寺院出奇的多,仔細數數竟不下四五千座。
悟空於隋朝歷史也略微瞭解。隋文帝楊堅取代北周奪得天下,而北周的周武帝曾將三教排位,以儒為先,道教為次,佛教為後,到了後來,竟然禁了佛、道二教,舉國內沙門弟子、道士皆勒令還俗。而隋文帝繼承大統之後,登基之後便一改周武帝毀滅佛法的舉措,下令修復毀廢的寺院,允許人們出家,又令每戶出錢營造經像,收藏在寺院及秘閣之內,從而天下風從。
想到這裡,悟空心中隱隱動了念頭,難道在此之前,西天已開始有了佈置?要知一個宗教的興亡,並非一朝一代之事,若無外力干預,怎得如此輕鬆。
悟空在地上住了兩月有餘,耳聞目睹,皆是民生艱難,用“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來形容實在太過小氣,簡直是哀鴻遍野,餓殍隨處可見。
四處走訪,悟空終於打聽到了一個有用的資訊。
相傳,楊堅之母呂氏生楊堅於當地的般若尼寺,彼時正是六月酷暑,天氣炎熱,呂氏便用小扇為楊堅扇涼,不料未出月的楊堅因著涼而不能啼哭,以致不食不眠,小命垂危。
寺中有一尼姑名叫智仙,頗具神通,她略施手段,便使楊堅啼聲再發,並此後身無病痛。智仙神尼斷言,此子有天佛神佑,當有大君之相,故請楊忠夫婦將楊堅寄養於尼寺中,並給嬰孩取梵名為那羅延,意為金剛不壞。就這樣,楊堅被留於般若尼寺中,由尼姑智仙撫養至十三歲,同時傳以帝王之道。
楊堅在尼姑庵生活了十三年,自然對佛教產生了極為深厚的感情,這便是隋文帝楊堅尊崇佛教的重要原因。開皇九年,文帝對南朝用兵,一舉滅陳,統一了全國,他非常得意,認為是神佛的保佑,他常對人說:我興由佛法。
悟空聽完這段傳聞,心中冷笑,若說這不是西天使出的手段,便打死自己也不信。什麼智仙神尼,什麼天佛神佑,都是一派胡言。果然西天綢繆已久,看來誓要將佛經教義傳遍天下。如果說楊堅時存了試探之心,那麼到李世民時,便是佛教的大舉進攻了。
要想讓一代帝王接受佛法,普通說教傳法自然極難如願,必須要以大神通令其折服才行。而在凡人界,最令人震撼的、最有說服力的手段莫過於起死回生。所以唐王李世民做了一次提線木偶,在旁人操縱之中游了一遭地府,此後才知生死業報干係重大。
再活轉過來,心中有了鬼神之畏懼,便出榜招僧,修建水陸大會,超度冥府孤魂。而此時觀音菩薩再現於世間,丟擲大乘佛法三藏為餌,李世民雖為帝王,卻也看不破佛道之爭,他死裡逃生,又如何能不上鉤?
悟空回想此段情節,不得不讚嘆這一手段之高明,好大布局,好深謀略,而又天衣無縫。若不是自己來歷非凡,恐怕也猜不透如來的心思。
想通了這節,悟空幾乎便可確認,取經,便是自李世民死開始啟動!
第一八六章小白龍
悟空離了凡俗之界,駕雲來在齊天嶺,只要尋一個閒人,代自己下界去守著時令,一旦唐王駕崩,便即刻來報。
這人要辦事穩妥,又能有自保之力,還要能尋得著自己。悟空想了想,一干妖類自然皆排除在外,必要一個人類才行。否則如牛魔王那樣的下界去,還不嚇壞了長安城的百姓。
想來想去,悟空還是覺得大禹最是妥當,他尋著大禹,將此事一說,大禹奇道:“此時你所說的那唐王恐怕還未出生,你怎便知他死?”
悟空心中惶然,自己竟將這節忘了,總不能說自己擁有未卜先知之能吧。他靈機一動,道:“此法是元始大天尊教我,內中緣由我亦不知,想來大天尊必有深意。”
大禹“哦”了一聲,既是元始天尊神機妙算,還有幾分可能,便道:“我左右無事,便為你走上一遭,不過幾十載光陰,算得了什麼。”
悟空道:“再過一二十年下界亦不遲。”
大禹道:“好,那我便十年之後下界。”
悟空道:“此時託付給大禹前輩,我心中安穩許多。”他辦妥這件大事,又匆匆往北海而來,繼續修習那御水神通去了。
此時除了土系之外,悟空已將五行之術學遍,其中金、木、水、火均已差一步大成,他亦能覺察出自己“玄空法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