遠,忽地轉過臉去,向蔣無失遞了一個眼色。
只見蔣無失面上浮現出了一個神秘莫測的笑容,祝小風看在眼中,不覺心中一凜。她原本是為了三山鎮鬧鬼之事而來,雖然抓了兩個小賊,卻仍覺不過癮,此時見蔣無失和王又珣之間似有瓜葛,更是大增好奇之心。
她見各派弟子在長上帶領之下紛紛散去,便將身形一閃,躲在一棵樹後。只見那邊蔣無失正自指揮弟子動身,卻有一人走到蔣無失身邊,二人似是低低地說了幾句話,祝小風見那人頭上戴了一頂極大的斗笠,遮住了大半張面孔,一時之間,竟看不到那人相貌。此時,各派已經紛紛撤離,僅餘神威鏢局一干人馬車隊。祝小風在樹後偷偷觀望,眼見車隊啟程,心中不由得冒出一個主意。
********************************
且說祝小風一路尾隨著神威鏢局的車隊,眼看這一日已然到了渤海郡。
她前夜聽蔣無失自稱此趟鏢乃是送往燕雲關外,此時卻見鏢車到了渤海之濱,心中倒也明白了幾分:想是蔣無失自那夜遭青州十二門派圍攻之後,擔心陸路不甚安穩,因此棄陸從水,想要取道渤海,一路向北。
既是走水路,自然少不得要僱船,神威鏢局浩浩蕩蕩的一隊車馬,臨時改換行程,自是少不了一番麻煩,這卻給了祝小風可趁之機。
——“海”之一字,於夏商周三代,多以東、西、南、北等方位來命名,惟有渤海例外。相傳“渤”字,始見於商代武丁卜辭,其“渤”,溯源於三代時期之渤方國,其區域相當於漢代的渤海郡。“河間以東,至於滄州,北至通縣、安次以南,南至山東無棣縣,濱海之地皆是”
古之渤海有廣義與狹義之分。廣義之渤海,包括黃海甚至更大,而狹義之渤海則專指渤海灣。渤海灣古時又稱之渤澥或滄海。漢代在濱臨渤海灣的區域設定“渤海郡”,北魏改置“滄州”,“渤”、“滄”二字蓋取之於此。
神威鏢局要棄路入海,須得僱傭船隻,鏢局此行人數著實不少,蔣無失派出數名手下分頭找船,仍是費了大半日功夫才僱到一艘大船。
鏢局眾人將貨物自馬車上一一抬下,搬至船頭,又將人口馬匹等打點好,著實混亂了一陣,這才匆匆上船。祝小風趁眾人不準備,窺準時機,混上了船去,卻在船上找了一處無人注意的隱蔽之所,換上了一身水手衣裳,更在臉上用泥土墨水塗得花了,以防被人識破。那艘船著實大得很,船上水手更是人數眾多,一時之間竟也沒人注意。祝小風見無人察覺,不由得暗暗歡喜。
眼見神威鏢局一干人等皆已上得船來,蔣無失和那頭戴斗笠的神秘人物也躍步登船。
只聽得船老大一聲呼喝,眾水手紛紛起錨開船,徑自向海中駛去。
海面不比陸地,十分開闊,海浪洶湧,波光粼粼,不時有海鳥飛過眾人頭頂。蔣無失眼見大船入海,心中一塊大石才算落了地。只見他立在船頭,一面欣賞海上風光,一面與身邊那名神秘人物低聲交談。
祝小風混在眾水手中,見蔣無失二人交談甚密,心中不由得一動,暗道:“須得聽聽他們說些什麼才好……”她正要尋機接近二人,忽聽得海中一個洪亮的聲音高聲道:“神威鏢局的人聽好了!快快將船停下!”這聲音著實中氣十足,只聽得海面上回聲陣陣,良久不絕。
蔣無失心中一凜,待得向發生之處看去,卻見海中一片礁石之後,雙舟如箭一般繞過礁石,向著自己這艘大船直衝過來。
蔣無失見那兩艘船雖小,但在海中行駛竟然如履平地,更奇的是雙舟在海中並行,竟是齊進齊出,心中不禁暗暗驚訝,只見他側目向身邊那名神秘人物看了一眼,低低的不知道說了幾句什麼。那神秘人物似乎點了點頭,卻沒有說話。
祝小風看在眼裡,不禁對那兩艘小船上的人十分好奇。
她見此刻神威鏢局之人的注意力都被吸引到了那兩艘小船之上,便彎著腰,裝作收拾纜繩的樣子,悄悄地走近了蔣無失二人。
只見那兩艘小船頃刻之間便以到了大船之前。
只見左面船上立著一名中年男子,想來適才便是他發聲呼喝。
右面船頭卻站著一名三十多歲的少婦,只見她手中擎著一柄銀光閃閃的魚叉,正自向大船上揚聲喝道:“你們聾了麼?還不快快停船!”
蔣無失見那少婦出言無禮,便向她打量了幾眼,道:“在下和這位夫人素不相識,何故在海中呼喊?莫非是咱們的船礙著了夫人的事麼?”